[发明专利]无线充电系统、充电线缆、电子设备及其无线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8156.8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9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孙霓;赵春江;张成旭;朱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7/04;H02J50/12;H02J50/40;H02J50/70;H02J50/80;H02J50/90;H02J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系统 线缆 电子设备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充电线缆、电子设备及其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充电线缆,充电线缆能够在第一充电模式下对电子设备进行正常充电,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电子设备进行快速充电。电子设备通过充电线缆进行无线充电时,用户能够握持和使用电子设备,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场景下的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电子设备、充电线缆以及一种无线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充电器可通过无线充电方式对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进行充电。电子设备用于实现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采用扁平螺旋线构造,充电器用于实现无线充电的发射线圈也采用扁平螺旋线构造。由于接收线圈的外径尺寸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因此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具有较大平面的一侧,例如电子设备的后盖。充电器也由于发射线圈的外径尺寸较大,而采用面积较大的扁平式结构。电子设备充电时,需要放置在充电器上方并且电子设备的后盖接触充电器,使得接收线圈正对发射线圈。如此一来,用户无法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握持和使用电子设备,导致无线充电的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电子设备、充电线缆以及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系统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充电线缆进行无线充电时,用户能够握持和使用电子设备,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场景下的用户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充电线缆。充电线缆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电子设备包括后盖、边框、接收磁棒、接收线圈以及电池。边框环绕地连接于后盖的周缘。接收磁棒位于边框内侧。接收磁棒包括第一接收耦合面和与第一接收耦合面相交的第二接收耦合面,第二接收耦合面的面积大于第一接收耦合面的面积,第一接收耦合面面向边框设置,第二接收耦合面面向后盖设置。接收线圈缠绕于接收磁棒的中部。电池位于边框内侧且电连接接收线圈。
充电线缆包括充电头外壳、发射磁棒以及发射线圈。充电头外壳包括外壳端面和连接于外壳端面周缘的外壳侧面。发射磁棒位于充电头外壳的内部。发射磁棒包括第一发射耦合面和与第一发射耦合面相交的第二发射耦合面,第二发射耦合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发射耦合面的面积,第一发射耦合面面向外壳端面,第二发射耦合面面向外壳侧面。发射线圈缠绕于发射磁棒的中部。
无线充电系统处于第一充电模式时,外壳端面接触边框,第一发射耦合面正对第一接收耦合面,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相耦合且耦合系数为第一耦合系数。
无线充电系统处于第二充电模式时,外壳侧面接触后盖,第二发射耦合面正对第二接收耦合面,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相耦合且耦合系数为第二耦合系数,第二耦合系数大于第一耦合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充电线缆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由于充电线缆体积小、重量轻,充电线缆可以移动和变形,因此充电线缆能够随电子设备移动,使得用户能够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握持和使用电子设备,实现边充边玩,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系统在无线充电场景下的用户使用体验。同时,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线缆作为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相较于传统的无线充电底座(具有扁平的发射线圈),体积更为小巧,易于携带。
充电线缆的发射磁棒的磁力线既可以通过第一发射耦合面、耦合到接收磁棒的第一接收耦合面,以在第一充电模式下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发射磁棒的磁力线也可以通过第二发射耦合面、耦合到接收磁棒的第二接收耦合面,以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因此无线充电系统具有两种充电模式,两种充电模式下充电线缆连接电子设备的方式不同,故而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方式更为多样化,有利于无线充电的多场景覆盖,使得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体验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8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