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复合隔离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8381.1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1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程跃;鲁秀玲;苏晓明;付以诗;杨小锋;金颖;龚士茗;何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417 | 分类号: | H01M50/417;H01M50/426;H01M50/403;B29B7/28;B29C48/885;B29C48/92;B29C55/02;B29D7/01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5191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锂离子电池 复合 隔离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械性能优良循环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复合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锂离子电池复合隔离膜是由重均分子量不低于4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重均分子量在30~120万的氟树脂组成的,该复合隔离膜中所述的氟树脂颗粒以微纳米微粒分布在复合隔离膜的表面及隔离膜孔内,此结构特点一方面使得该复合隔离膜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另一方面能改善隔离膜与电解液的亲和性和提高隔离膜的保液量,同时增加了隔膜与电极间的粘结力,进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本发明的复合隔离膜具有机械性能优良、保液性好的特点,能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隔离膜的生产技术,具体的是一种机械性能优良循环性能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隔离膜。
背景技术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隔离正负极以防止短路,同时能使锂离子在其间传导,其性能决定着锂电池的内阻、界面结构,影响着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并与锂电池的安全性息息相关。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锂电池隔膜材料主要是聚烯烃,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干法隔膜(熔融拉伸)和湿法隔膜(热致相分离),其中聚丙烯锂电池隔离膜以干法工艺生产,而聚乙烯电池隔离膜则是湿法工艺制备的。聚烯烃隔膜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机械性能差、保液能力差以及离子电导率偏低等缺点。
聚烯烃隔膜的上述缺点使得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在锂离子电池循环使用过程中,正负电极的体积膨胀会给隔膜一定挤压力,从而导致隔膜失效引发安全隐患。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锂枝晶可能刺破隔膜,也会导致电池内部局部短路,使得电流集中于隔膜被刺破部位而发生过热起火或爆炸。而外部的撞击可能会使锂离子电池变形过大导致隔膜变形甚至断裂,进而导致正负极直接接触而短路,造成大火或爆炸。普通的聚烯烃隔离膜因为保液性差的缺点,一方面锂离子电池中多余的易燃电解液可能会发生泄漏,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过程总伴随着电解液的损耗,电解液不足使得锂离子电池内阻增大,循环性能下降。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大多数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在聚烯烃隔离膜上涂覆氟树脂来提高隔膜的保液性以及与电池极片的粘结性来提高循环寿命,此技术的不足之处在需要对隔膜进行二次加工,涂层也容易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如粘结剂粘结不牢、水分含量等的影响发生掉粉现象;而隔膜力学性能不足的问题较少被提及。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隔膜力学性能不足和循环性能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一次加工成型的高性能锂电池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该复合隔离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保液性,能降低液体电解质泄漏的风险,与极片之间良好的粘结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性能优良循环性好的锂离子电池复合隔离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性能的锂电池复合隔离膜,其特征在于,复合隔离膜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氟树脂组成的。
复合隔离膜厚度在4~40μm。
复合隔离膜孔隙率介于40~70%。
氟树脂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不同的稀释剂中分散溶解,氟树脂及其稀释剂组成混合物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稀释剂组成混合物II,所述混合物I与所述的混合物II以熔融共混的方式形成混合物III,经双螺杆挤出机高温挤出,再经过双拉,萃取稀释剂后得到复合隔离膜。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重均分子量不低于400万的线性聚乙烯、支化聚乙烯、密度介于0.941~0.96克/立方厘米之间的高密度聚乙烯、密度介于0.915~0.940克/立方厘米之间的低密度聚乙烯、交联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氟树脂是偏二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以摩尔数计算,六氟丙烯结构单元介于1%~10%;优选为2~3%,或者4~5%,或者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83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酯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