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应用层协议的数据通信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9001.6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3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单卫华;刘加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02 | 分类号: | H04L67/02;H04L69/16;H04L69/329;H04L67/141;H04L67/6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应用 协议 数据通信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应用层协议的数据通信方法。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建立两个不同的应用层协议通道,客户端通过其中一个应用层协议通道发送应用程序生成的请求数据至服务端的网络服务,服务端通过另一个应用层协议通道将网络服务生成的响应数据返回至应用程序。通过两个独立的应用层协议通道分别传输请求数据和响应数据,提升了应用程序对网络服务的访问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应用层协议的数据通信方法,以及执行该方法的客户端、服务端以及服务提供系统。
背景技术
大数据时代,随着网络服务的种类急速增长,每种网络服务的处理量也快递扩张。因此,传统的通过单个服务端来部署网络服务已经难以满足海量业务的需求。目前,主流的网络服务处理架构都是分布式的,由多个部署了网络服务的服务端来协同处理海量业务。在这种架构下,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st transfer protocol,HTTP)和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HTTPS)被设计用于不同服务端上运行的网络服务之间以及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
以HTTP为例,常见的基于HTTP的通信流程中,在HTTP客户端与HTTP服务端之间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连接后,HTTP客户端向HTTP服务端发送网络请求,HTTP服务端接收网络请求后,根据网络请求向HTTP客户端发送响应信息。随后,该次请求结束,断开为该次请求建立的TCP连接,该场景也称之为短连接。虽然HTTP协议也支持长连接,也即在一次TCP连接中完成多轮网络请求和相应的响应信息,但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效率仍然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应用层协议的数据通信方法,该方法提升了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之间的通信效率。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应用层协议的数据通信方法,包括:客户端的通道管理模块和服务端的通道管理模块在客户端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服务端上运行的网络服务之间建立第一应用层协议通道和第二应用层协议通道;客户端的协议栈通过该第一应用层协议通道发送该应用程序生成的请求数据至该网络服务;获取该请求数据后,该网络服务根据该请求数据生成响应数据;该服务端的协议栈通过该第二应用层协议通道将该响应数据发送至该应用程序;其中,该第一应用层协议通道和该第二应用层协议通道基于不同的传输层协议连接。该第一应用层协议通道和该第二应用层协议通道基于不同的传输层协议连接,也即第一应用层协议通道和该第二应用层协议通道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建立两个不同的传输层协议连接。
通过两个不同的应用层协议通道,使得应用程序对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不必受限于在先数据的处理进度,提升了应用程序对网络服务的访问效率,提升了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之间的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应用层协议为HTTP或HTTP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客户端的协议栈通过该第一应用层协议通道发送该应用程序生成的后续请求数据至该网络服务,该后续请求数据的生成时间在该请求数据的生成时间之后。客户端的协议栈发送该后续请求数据时,无须等待接收该请求数据对应的响应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请求数据由该应用程序内运行的执行者生成,该方法还包括:该客户端为该请求数据生成请求数据标识ID,在第一应用层协议通道内传输的每个请求数据的请求数据ID不同;该客户端的协议栈通过该第一应用层协议通道发送该请求数据和该请求数据ID至该网络服务,其中,该请求数据和该请求数据ID携带于同一报文。
该网络服务根据该请求数据生成响应数据后,该方法还包括:该服务端的协议栈通过该第二应用层协议通道将该响应数据和该请求数据ID通过同一报文发送至该客户端;该客户端根据从该第二应用层协议通道接收的该请求数据ID,确定该执行者;该客户端将该响应数据发送至该执行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90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牙耳机检测疲劳的方法
- 下一篇:利用咖啡副产物的生物颗粒的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