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绝缘管材真空浸渍用模具及复合绝缘管材的制备方法、复合绝缘管材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9172.9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6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颜丙越;张卓;杨威;尹立;张翀;边凯;陈赟;王琨;史晓宁;李飞;陈新;刘建军;李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B29C70/54;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绝缘 管材 真空 浸渍 模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复合绝缘管材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绝缘管材真空浸渍用模具及复合绝缘管材的制备方法、复合绝缘管材,复合绝缘管材真空浸渍用模具包括:芯轴;设置在芯轴外,与芯轴配合形成浸渍空间的外套筒,外套筒由透明材料制成;用于封闭芯轴及外套筒的盖板,进料口开设在盖板上;用于将盖板与外套筒固定的固定组件;以及,用于将盖板与外套筒进行密封的密封件。通过将外套筒设置为由透明材料制成,在真空浸渍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观察到树脂基体在模具中的流动状态,及时判断是否出现漏点气泡,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获知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提高了复合绝缘管材的成品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绝缘管材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绝缘管材真空浸渍用模具及复合绝缘管材的制备方法、复合绝缘管材。
背景技术
GIS是指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全称“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Insulated Switchgear)”,GIS是变电站中除变压器外的一次设备,其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电缆终端、进出线套管等,经优化设计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即为常称的开关站,也叫高压配电装置。GIS与常规敞开式变电站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配置灵活、安装方便、安全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故其目前已被广泛运行于世界各地。
复合绝缘管材是应用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开关中的高、低压绝缘操作杆的绝缘件,其在输变电设备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是GIS开关设备的重要绝缘部件和传动部件,由于近年来在GIS的交接和运行中,复合绝缘管材击穿、闪络的情况时有发生,给电力输电的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故目前对复合绝缘管材在机械和电气绝缘性能方面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复合绝缘管材是由树脂基体以及纤维织物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其应用在 GIS中时的结构特点是细而长,开端操作频繁,因此不仅要求复合绝缘管材具有非常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而且还要求重量轻、蠕变小、抗疲劳性能好,其内外表面不允许存在干斑缺陷、外部损伤缺陷,内部不允许存在气泡缺陷。
复合绝缘管材性能上的高要求使得在真空浸渍制备复合绝缘管材时必须保证树脂基体与纤维织物增强材料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浸润,树脂基体需将纤维单丝均包裹起来,形成均一良好的绝缘层。
但是目前的真空浸渍模具都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浸渍过程中无法直接观察到模具内部的情况,故在浸渍过程中不能对制品缺陷形成有效监控及处理,也不能在制品固化过程中对制品有无缺陷进行准确预评价,只能等制品从金属模具内脱模后,才能判断制品是否存在缺陷,影响了真空浸渍工艺的成品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浸渍模具都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导致在浸渍过程中无法直接观察到模具内部的情况,使得在浸渍过程中不能对制品缺陷形成有效监控及处理,影响了真空浸渍工艺的成品率,增加了生产成本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复合绝缘管材真空浸渍用模具及复合绝缘管材的制备方法、复合绝缘管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绝缘管材真空浸渍用模具,包括:
芯轴;
外套筒,其设置在所述芯轴外,与所述芯轴配合形成成型复合绝缘管材的浸渍空间,所述外套筒由透明材料制成;
盖板,其同时与所述外套筒及芯轴的端部抵接,用于封闭所述芯轴及外套筒,进料口开设在所述盖板上;
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外套筒的两侧;
以及,密封件,其用于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套筒的抵接处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石英、陶瓷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91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