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新鲜中药材进行生物发酵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9405.5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2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霍山县益寿堂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00 | 分类号: | A61K36/00;A61K36/8984;C12P1/04;C12R1/225;C12R1/01;C12R1/46 |
代理公司: | 44495 深圳深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穆瑞丹 |
地址: | 237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材 新鲜 块状药材 生物发酵 晾干 清洗 送入 破碎机 小分子物质 药材利用率 毒副作用 物质转化 中药药性 肠粘膜 纯净水 服用量 容量器 菌种 吸收 发酵 货架 破碎 口味 药材 改良 中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新鲜中药材进行生物发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纯净水对新鲜中药材进行清洗,然后将清洗后的新鲜中药材晾干;将晾干后的新鲜中药材送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得到块状药材;将块状药材送入容量器中,并且添加配料和菌种,放置在货架上进行发酵。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新鲜中药材进行生物发酵的方法,首先,提升了中药材的药效,消除了中药材的毒副作用,改良了中药药性,减少中药材服用量,提高药材利用率,改善了中药口味,其次,能够将药材中的大分子的物质转化为能够小分子物质,加快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而且能够直接被肠粘膜吸收,减少了胃、肝和肾的负担,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新鲜中药材进行生物发酵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很多珍惜名贵的野生的中药材的量很少,不满足人们对其的需求,而且使用时不能充分利用中药材的药效,会造成很多珍贵资源流失,造成中药材浪费,而且传统中药材在生产、加工、泡制等环节会将一些新鲜的中药材的最佳活性成分破坏掉,减少其疗效,而且在贮存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防腐、防潮和防霉会添加一些化学药剂,会降低中药材的药效,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利用新鲜中药材进行生物发酵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新鲜中药材进行生物发酵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新鲜中药材进行生物发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纯净水对新鲜中药材进行清洗,然后将清洗后的新鲜中药材晾干;
(2)、将晾干后的新鲜中药材送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得到块状药材;
(3)、将块状药材送入容量器中,并且添加配料和菌种,放置在货架上进行发酵。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新鲜中药材指的是药材表面没有霉点、没有变色、没有异味和没有腐烂的药材。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新鲜中药材清洗时纯净水的水温为20-40摄氏度,清洗后药材晾干后药材中的水分为8%-12%。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破碎后的块状药材的大小为0.1-5cm。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配料采用纯净水、蜂蜜和蜂胶,菌种采用益生菌,益生菌包括但不局限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杆菌。
优选的,所述纯净水、蜂蜜、新鲜中药材、蜂胶和菌种之间的比例为90:10:36:2:1。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新鲜中药材发酵的温度为35-40摄氏度,发酵时湿度为7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利用新鲜中药材进行生物发酵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多种微生物对新鲜的中药材进行发酵,提升了中药材的药效,而且消除了中药材中的毒副作用,改良了中药的药性,减少中药材服用量,提高药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中药口味;
2、采用多种益生菌对中药材进行预消化,对药材进行分解和转化,将药材中的大分子的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能够加快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而且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不需要经过、胃、肝和肾的吸收和传输,能够直接被肠粘膜吸收,减少了胃、肝和肾的负担,而且疗效更短,药效显示速度更快,而且服用药剂的含量比正常使用药剂含量少20倍;
3、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发酵活菌随着年限的增长其活性也会越来越长,其不断的产生次生物代谢物能够使人们吸收更加方便快速,而且对新鲜的药材进行发酵,无需将新鲜的中药材研磨成粉状,充分利用药材效果,能够有效延长新鲜中药材的疗效,利用新鲜中药材进行生物发酵的方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霍山县益寿堂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霍山县益寿堂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94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洲大蠊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桑黄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