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动态目标信道的方法及空口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0261.5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8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辛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H04B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马敬;项京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动态 目标 信道 方法 空口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建动态目标信道的方法及空口测试系统,空口测试系统包括用户模拟器、信道模拟器、调幅调相网络设备和多个空口探头;用户模拟器向信道模拟器发送信号;信道模拟器产生信道脉冲响应,将信道脉冲响应与信号进行卷积运算,得到输出信号,向调幅调相网络设备发送输出信号;调幅调相网络设备按照预设的调幅调相网络矩阵对输出信号进行调幅调相,获得目标信号,通过调幅调相网络设备的多个输出端口分别向多个空口探头发送目标信号;多个空口探头共同构建目标信道。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在空口测试系统中,由于切换开关在切换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扰动,以致在空口测试系统中无法准确地重构目标信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构建动态目标信道的方法及空口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证通信产品的质量,在设备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均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测试。传统的设备测试包括传导测试。然而传统的传导测试方法并不适用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设备进行测试,主要原因在于,毫米波大规模MIMO设备是一个配备有数百根天线的集成单元,使用传统的传导测试方法设计难度过大,且会浪费大量的射频资源并造成功率损耗。因此,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设备的测试主要采用空口测试。
现有的空口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用户模拟器、信道模拟器、切换开关及暗室。在暗室中的探头墙上设置有多个探头,且在暗室内的测试域内放置待测试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设备。为实现毫米波频段下对大规模MIMO设备的波束捕获和波束跟踪等性能的测试,需要在多探头的暗室环境中准确重构动态的信道环境。为构建动态的信道环境,如图2所示,图2为切换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示A1,A2,…,AK表示切换开关的K个输入端口,B1,B2,…BP表示切换开关的P个输出端口,上述切换开关中包括多个传输线路,用户模拟器向信道模拟器发送信号,信道模拟器接收信号后产生信道脉冲响应,将信道脉冲响应与该信号进行卷积运算,得到输出信号,将输出信号发送至切换开关,切换开关通过控制不同传输线路的通断使输出信号从不同的传输线路经过,并由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传输至暗室中的多个空口探头以使多个空口探头构建目标信道。但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假设切换开关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自由切换,且不存在任何扰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切换开关在切换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扰动,以致在空口测试系统中无法准确地构建目标信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建动态目标信道的方法及空口测试系统,用以解决在空口测试系统中,由于切换开关在切换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扰动,以致在空口测试系统中无法准确地重构目标信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建动态目标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空口测试系统,所述空口测试系统包括:用户模拟器、信道模拟器、调幅调相网络设备和暗室;所述暗室内设有探头墙;所述探头墙上设有多个空口探头;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模拟器向所述信道模拟器发送信号;
所述信道模拟器接收所述信号,并产生信道脉冲响应;将所述信道脉冲响应与所述信号进行卷积运算,得到输出信号;向所述调幅调相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输出信号;
所述调幅调相网络设备接收所述输出信号;按照预设的调幅调相网络矩阵对所述输出信号进行调幅调相,获得目标信号;通过所述调幅调相网络设备的多个第一输出端口分别向所述多个空口探头发送所述目标信号;
所述多个空口探头接收多个所述目标信号;构建所述目标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相符的目标信道。
可选的,在所述用户模拟器向所述信道模拟器发送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02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