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率暗弱空间目标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3739.X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6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孙大开;张洪健;王立;武延鹏;张春明;田玉松;卢欣;钟红军;赵春晖;李春艳;郑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茹阿昌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暗弱 空间 目标 识别 方法 | ||
一种高效率暗弱空间目标识别方法,步骤为:1)星图成像,获得包含暗弱目标的一系列星空图;2)星图处理,提取块状亮点。3)恒星剔除,主要将大部分恒星元素从所有亮点中去除;4)获得疑似目标队列中每个块状亮点的运动特征;5)确定有序特征集;6)目标跟踪,对已建立的确认目标队列进行跟踪,预测下一帧该目标位置,成功则计算目标参数,提取精确的方位信息,将其加入确认目标队列。本发明方法能最大程度从提取亮点中去除干扰元素、如恒星和噪点等,最终实现空间暗弱目标的探测、提取、识别、跟踪等任务,特别适用于信噪比低、复杂星图背景、多种多样目标信息未知的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率暗弱空间目标识别方法,属于态势感知、空间监视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间轨道未编目微小目标的急剧增长,如毫米级或厘米级的微小碎片、航天器逆反轨道的空间物体,对空间站建设维护、卫星防护、航天器发射任务造成了直接威胁,高灵敏度探测技术已面临现实需求。直径10cm以上的碎片和卫星超过30000个,1cm~10cm的约为50万个,小于1cm的超过100亿个,然而通过地基雷达和光电系统已经编目定轨的空间目标只有23000个,对于低轨小于10cm、高轨小于0.5m的目标,上述手段已经难以监测。
针对点状运动目标提取,Marchant等在90年代发明了帧间搜索方法,需要多次设定更新帧间搜索区域和阈值才能有效提取目标,当目标帧间搜索区域或阈值不合理,则会丢掉目标或将恒星等元素误认为目标;Yanagisawa等为解决GEO碎片搜索,提出的堆栈法需要叠加多幅暗弱星图,需要将多个恒星进行重叠化处理,然后将其他不能重叠的目标视为疑似目标,再进行判别,其实现思路与帧间匹配一致,但配图过程较为复杂。Schildknecht等提出一种掩膜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原始图像信息,要求掩膜区域要达到一定精确度,Bertin等提出了互相关算法需要提供原始恒星或目标位置等先验信息。其他研究方案,如Dawson提出一种最大似然跟踪算法、Vananti提出一种将条带图像与不同滤波器卷积的识别方法、Kouprianov提出一种PSF拟合技术,主要针对条带目标,非主要研究对象。张春明等提出的一种空间非合作多目标捕获与跟踪算法效率很高,但需要人为经验去设置匹配阈值,当阈值设置过大或过小,会出现Marchant等采用的帧间搜索同样问题。崔文楠等提出的轨迹编目方法,采用阈值半径搜索法搜索目标,当目标运行速度较大时,遗失目标的可能性更大。苏瑞风等提出的天基空间目标识别方法采用基准星对准方法,与Yanagisawa等采用的堆栈法具有类似的问题。从以上方法可以看出,既有的方法对于先验信息的依赖程度较大,尤其是对阈值的设定需要经验确定,无法适应空间目标运动变化快,无法完成分类识别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率暗弱空间目标识别方法,无需先验信息,能够对非合作目标进行在线分类、关联、提取,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均有较大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高效率暗弱空间目标识别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对先验信息依赖大,多目标情况下易出现误识别、提取速度低、无法在线分类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率暗弱空间目标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高分辨率相机对星空成像,获得K帧暗场图像,所述暗场图像包括多个空间运动目标;所述K为正整数;
2)对步骤1)获得的所述K帧暗场图像采样处理,每间隔t帧提取一幅暗场图像作为采样图像,获得M帧采样图像,对所述采样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每帧采样图像中的块状亮点;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t<K;
3)筛选步骤2)所述每帧采样图像中的所有块状亮点,获得疑似目标队列;
4)获得步骤3)所述疑似目标队列中每个块状亮点的运动特征;
5)根据步骤4)获得的所有块状亮点的运动特征,确定N个有序特征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37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