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船闸内领航-跟随船舶编队目标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3895.6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4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柳晨光;齐俊麟;初秀民;贺治卜;吴勇;郑茂;吴明洋;郭珏菡;吴文祥;雷超凡;赵蒙;徐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G01S13/72 | 分类号: | G01S13/72;G01S13/937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毫米波 雷达 船闸 领航 跟随 船舶 编队 目标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船闸内领航-跟随船舶编队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跟随船,包括以下步骤:
S1、信息获取:
1个长距离毫米波雷达获取船舶正前方的障碍物信息;3个短距离毫米波雷达分别安装在船头左侧、船头右侧和船尾中线位置,获取船舶左右两侧及后方的障碍物信息;获取船舶首向与闸室方向的夹角;
S2、障碍物区分:
根据不同材质反射率不同这一特性,区分毫米波雷达接收到的目标是闸壁、领航船、跟随船或其它干扰物;
S3、对没有探测到领航船的雷达进行约束角度处理;
S4、根据S1获取的信息,识别不同情境,计算出前方领航船与本船的相对距离、本船距离左右两侧闸壁的距离、本船距离后方障碍物的距离;
S5、根据S4得到的结果,判断继续航行是否有碰撞的危险或者出现丢失目标的可能性;
S4中,所述的不同情境包括:
情景1:本船前进方向与闸壁方向一致,即船舶相对于闸室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0°;装在船头的长距离毫米波雷达监测到前船的距离为d1角度为到两边闸壁的距离为d2、d3,到后方闸室的距离为d4;参数计算如下:
式中,c1为本船到领航船的相对距离,即本船与领航船的直线距离在船舶编队整体前进方向的投影;
情景2:本船航线发生较大偏移,即领航船处于跟随船船头的长距离毫米波雷达检测的盲区,但被一侧的短距离毫米波雷达所检测到,且其前进方向与闸壁方向不一致,船舶相对于闸室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ψ,装在船左侧的短距离毫米波雷达监测到前船的距离为d2、角度为右侧的短距离毫米波雷达测得的障碍物距离为d3,后方障碍物距离为d4;参数计算如下:
b2=d3cosψ (4)
b4=b2+lsinψ (5)
b1=W-b2-wcosψ (6)
b3=W-b4-wcosψ (7)
式中,c1为本船到领航船的相对距离,c2为本船到后面跟随船的相对距离,b1为本船左前端到左端闸壁的距离,b2为本船右前端到右端闸壁的距离,b3为本船左后端到左端闸壁的距离,b4为本船右后端到左端闸壁的距离,W为闸室的宽度,w、l分别为本船的宽度和长度;
情景3:本船航线发生较大偏移,前进方向与闸壁方向不一致,船舶相对于闸室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ψ,装在船右侧的短距离毫米波雷达监测到前船的距离为d3角度为左侧的短距离毫米波雷达测得的障碍物距离为d2,后方障碍物距离为d4;参数计算如下:
b1=d2cosψ (10)
b3=b1+lsinψ (11)
b2=W-b1-wcosψ (12)
b4=W-b3-wcosψ (13)
式中,c1、c2、b1、b2、b3、b4、W、w、l参数定义与情景2相同;
情景4:本船航线发生少量偏移,即领航船可以被跟随船船头的长距离毫米波雷达检测到,但其前进方向与闸壁方向不一致,装在船正中的罗经显示船舶相对于闸室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ψ,装在船正前方的长距离毫米波雷达监测到前船的距离为d1角度为右侧的短距离毫米波雷达测得的障碍物距离为d3,后方障碍物距离为d4;参数计算如下:
b2=d3cosψ (16)
b4=b2-lsinψ (17)
b1=W-b2-wcosψ (18)
b3=W-b4-wcosψ (19)
式中,c1、c2、b1、b2、b3、b4、W、w、l参数与情景2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未经武汉理工大学;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38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