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门诊专用的体质数据诊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3976.6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4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韩守江;徐晓胜;梁俊君;朱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守江 |
主分类号: | A61B5/107 | 分类号: | A61B5/107;G01G19/50;G01K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62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诊 专用 体质 数据 诊断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门诊专用的体质数据诊断设备,包括复位箱,所述复位箱上端设有刻度框,所述刻度框上端固定设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内设有收放腔,所述收放腔内设有诊断装置,本发明采用身高、体重、体温三者一体化测量结构,利用人踩板上,重量不同带来的动能不同,从而产生速度差进行体重的判断,并且,利用上称的动作解锁身高与体温的测量装置,使得测量板可自动下移进行身高的测量,并且对额头体温进行诊断,有效的区分开发烧人群,将病人合理化分类,同时给医生提供最为病人基础的身体体征数据,实现药量的精确化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诊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门诊专用的体质数据诊断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药品研发的技术逐渐发展,在针对不同体质病人的用药量也越来越精确。但是,大多数病人在就医过程中,对于自己的身高、体重等数据是不清楚的,无法给医生一个准确的判断,影响身体恢复健康的速度。并且,医院也将发热病人和普通病人区分开进行会诊。因此,市面亟需一款能够对病人的身高、体重、体温进行测量诊断的一体化设备,用于辅助医生开药时判断药量多少,而本发明阐明的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医院门诊区域亟需一款能够对病人的身高、体重、体温进行测量诊断的一体化设备,用于辅助医生开药时判断药量多少。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门诊专用的体质数据诊断设备,本例的一种门诊专用的体质数据诊断设备,包括复位箱,所述复位箱上端设有刻度框,所述刻度框上端固定设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内设有收放腔,所述收放腔内设有诊断装置,所述诊断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收放腔内且中心对称的四个平衡杆、固定于所述平衡杆下端的测量板、固定于所述测量板下端内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测量板与病人头部抵接后对应所述刻度框上刻度测量身高,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体温,所述复位箱内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顶端内壁设有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顶端内壁的加速杆、固定于所述传动腔左端内壁且与所述加速杆滑动连接的速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加速杆上且位于所述传动腔上端外侧的踏板,通过所述踏板上重量不同使所述加速杆下移的速度不同,使得所述速度传感器接收信号不同测量重量,所述传动腔内设有控制所述测量板滑动的归零装置,所述归零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右侧内壁上且带键槽的传动轴、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线轮、连接于所述线轮与所述测量板之间的钢索,通过所述线轮转动释放或缠绕所述钢索进而带动所述测量板移动,所述传动腔内设有同时控制所述钢索移动的双开开关,实现体重、身高、体温三位一体同步测量诊断。
可优选地,所述传动腔左侧端面内嵌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速度传感器之间信号连接。
可优选地,所述传动腔顶端内壁贯通设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内转动连接有左右对称且与所述钢索滑动连接的矫正辊。
其中,所述诊断装置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收放腔内且左右对称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与所述钢索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测量板上侧与所述收放腔下侧端面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
其中,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顶端内壁且位于所述加速杆右侧的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踏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传动腔上侧端面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滑杆下端固定设有衔接框,所述衔接框内设有前后贯通的通槽,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等于所述踏板的重力。
其中,所述双开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传动腔右侧内壁上且可与所述钢索抵接的锁块,所述传动腔内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内设有可与所述钢索抵接的正三角块,所述正三角块上端设有与所述通槽滑动连接的固定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守江,未经韩守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39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