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候控制系统的装置及操作该装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4180.2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4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纳维德·杜拉尼;托尼·施皮斯;托比亚斯·哈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新燕;杨颖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辆 气候 控制系统 装置 操作 方法 | ||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候控制系统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具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用于对制冷剂进行两级压缩并被注射处于中间压力水平的制冷剂;操作为冷凝器/气体冷却器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操作为蒸发器的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膨胀元件的下游;以及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每一者从分支点延伸至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回路形成有第二内部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在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内至少设置有低压力侧,并且所述第二内部热交换器在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内至少设置有中间压力侧,并且
其中,所述制冷回路设计成具有操作为蒸发器的第二热交换器和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游的膨胀元件,并且
其中,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该热交换器上游的所述第一膨胀元件以及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该热交换器上游的所述膨胀元件形成在所述制冷回路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内,而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与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游的膨胀元件位于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位于上游的膨胀元件的上游,并且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所述低压力侧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回路的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该热交换器上游的所述第一膨胀元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内,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所述低压力侧的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回路的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该热交换器上游的所述膨胀元件形成在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内,操作为蒸发器的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内部热交换器的所述中间压力侧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回路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内形成有膨胀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点为所述制冷回路的流动路径在操作为冷凝器/气体冷却器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第一分支点,所述第一分支点设计成使得所述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高压力侧位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内并且所述第二内部热交换器的高压力侧位于所述制冷回路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内,或者
-所述分支点为所述制冷回路的流动路径的第二分支点,所述第二分支点位于所述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和所述第二内部热交换器的高压力侧的出口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操作为冷凝器/气体冷却器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出口上的所述第一分支点和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分支点下游的排放点设计成使得第一部分质量流被带至所述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高压力侧并且第二部分质量流被带至所述第二内部热交换器的高压力侧,所述第一部分质量流和所述第二部分质量流在从内部热交换器流出之后在所述排放点处汇合,其中,所述流动路径的所述第二分支点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排放点的下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回路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内设置有用于分离和收集制冷剂液体的蓄能器,所述蓄能器位于所述低压力侧处、在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上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回路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形成在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41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性状测定方法和表面性状测定装置
- 下一篇:分注单元和自动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