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回路取样管线超声波振动去污装置及其去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4310.2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0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丁强;李中;孙小康;李伟;王环宇;张鹏;滕晓雷;赵晗;乔馨;孙新安;李占华;徐霞军;王略;黄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B08B7/02;B08B13/00;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闫兆梅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路 取样 管线 超声波 振动 去污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管线振动去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回路取样管线超声波振动去污装置及其去污方法,包括:电源线,若干个超声波发生器、控制柜和若干个超声波振子;所述每个超声波振子均通过电源线与单独的超声波发生器连接,并由超声波发生器供电驱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控制柜中;所述超声波振子均匀设置在取样管线上。本发明适用于管线去污领域,尤其针对管线较细、冲洗无效且无法内置去污装置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管线振动去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回路取样管线超声波振动去污装置及其去污方法。
背景技术
核电站一回路冷却剂中裂变产物的活度是反映堆芯燃料元件包壳是否破损的重要参数,为了实时监测一回路冷却剂的总γ体积活度,在一回路的KUL01取样管线上布置了三台SAS201液体活度监测仪(KUL01CR001/002/003仪表),通过测量总γ辐射,计算出一回路冷却剂的总γ体积活度。因此,保证一回路管线液体活度监测仪测量值真实可用,对一回路安全屏障完整性监测尤为重要。
而机组启停堆和功率变化期间液体活度监测仪的测量值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严重时触发超一级报警阈值报警(1.85E11Bq/m3);机组功率稳定后,仪表测量值开始逐步下降,一个月左右后可恢复至停堆前的水平。仪表测量值上涨或报警时,化学取样分析未发现异常。对仪表取样管线表面接触剂量率进行测量时,发现取样管线的剂量率显著增加,与化学取样结果严重不符,液体活度监测仪测量值严重失真,失去有效性。经确认,仪表测量值上涨或报警是由于放射性物质在测量段内沉积引起的。但在现有技术中,出于安全考虑,一回路KUL01取样管线未设计单独的冲洗回路,取样管线内发生放射性物质沉积时,只能利用工艺水通过硼表的测量回路进行在线冲洗。由于取样管线内径较小,且下游有硼表等设备影响(回路不通畅),冲洗时效果不明显。上述原因导致机组启升功率后,液体活度监测仪的测量值与化学取样分析结果相差较大,不能真实反应一回路冷却剂总γ体积活度,导致SAS201型液体活度监测仪可用率不满足运行要求。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情况需要研究设计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管线超声波振动去污成套装置,用于解决有效去除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管线沉积的放射性物质,确保辐射监测仪表测量值真实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回路取样管线超声波振动去污装置及其去污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管线沉积的放射性物质无法得到有效去除,并影响辐射监测仪表测量值的真实有效性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回路取样管线超声波振动去污装置,包括:电源线1,若干个超声波发生器16、控制柜8和若干个超声波振子25;所述每个超声波振子25均通过电源线1与单独的超声波发生器16连接,并由超声波发生器16供电驱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1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控制柜8中;所述超声波振子25均匀设置在取样管线上。
所述超声波振子25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信号线2,防水接头3,振子上盖4,温度传感器5,振子封装壳6和换能器7;所述振子封装壳6上部设置振子上盖4,振子上盖4上部安装有防水接头3,所述振子封装壳6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温度传感器5结构呈水滴状,并通过导热硅胶固定在振子封装壳6内部顶端的螺栓孔中;振子封装壳6下部设置有换能器7,所述换能器7用于将超声波振子25贴合在取样管线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线2的一端与温度传感器5连接设置在振子封装壳6内部,温度传感器信号线2另一端穿出防水接头3接入超声波系统智能控制柜8内,温度传感器5测量范围为0-100℃。
所述超声波振子25振子参数为:40Khz,额定功率20w,所述超声波振子25通过环氧树脂强力胶胶将换能器7与取样管线直接贴合安装,粘贴安装时避开取样管线上的取样管线焊点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43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