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5164.5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4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梁桥康;邹坤霖;伍万能;龙建勇;孙炜;张振军;王耀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0 | 分类号: | G01L1/20;G01L1/22;G01L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敏感 分区 灵敏 传感器 | ||
1.一种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包括承载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1)的外周布设有若干组层叠式力感元件,每组层叠式力感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应变敏感单元,应变敏感单元上安装有应变检测单元(5);同一组且相邻的应变敏感单元之间成形有第一间隙(8);随对承载平台(1)加载力的增加,相邻应变敏感单元逐渐相互接触形成叠加阻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1)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组层叠式力感元件(2);所述承载平台(1)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第二组层叠式力感元件(2-1);所述第一组层叠式力感元件(2)和第二组层叠式力感元件(2-1)均包括若干水平向应变敏感单元;所述水平向应变敏感单元包括水平圆柱体(3),水平圆柱体(3)连接有竖向悬臂梁(4),竖向悬臂梁(4)侧面中部正反两侧均安装有应变检测单元(5);竖向悬臂梁(4)底部固定在底座(9)上;处于同一组的水平圆柱体(3)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相邻水平向应变敏感单元的水平圆柱体(3)之间成形有第一间隙(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1)为倒四棱台状;所述底座(9)内成形有与承载平台(1)配合的四个斜面(5-1);竖向悬臂梁(4)底部均固定在斜面(5-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5-1)的倾斜角度为35--45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水平向应变敏感单元之间的第一间隙(8)的大小为10μm-800μ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1)底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竖向圆柱体(6),竖向圆柱体(6)底部安装有第三组层叠式力感元件;所述第三组层叠式力感元件包括与竖向圆柱体(6)相连的上应变敏感单元(7);上应变敏感单元(7)外周与底座(9)相连;竖向圆柱体(6)底部成形有向下凸起的上半球体凸起部(6-1);上应变敏感单元(7)下方安装有下应变敏感单元(10),下应变敏感单元(10)中部凸起成形有与上半球体凸起部(6-1)配合的、向上凸起的下半球凸起部(10-1);下应变敏感单元(10)外周与底座(9)相连,且底部与底座(9)形成第二间隙(81);上应变敏感单元(7)和下应变敏感单元(10)底面均固定有应变检测单元(5);上应变敏感单元(7)和下应变敏感单元(10)之间成形有第一间隙(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检测单元(5)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半导体式应变片或光纤光栅式应变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球体凸起部(6-1)和下半球凸起部(10-1)之间的距离为50μm-400μ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敏感单元电连接有三路检测电路,三路检测电路电连接有信号调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有信息解耦系统;所述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将获取的信号的放大、滤波、整形和限幅;信息解耦系统用于实现多维力信息维间耦合的消除和补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敏感体分区灵敏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解耦系统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随机森林算法进行解耦运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51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外无线管理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导电颗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