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秸秆乙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5283.0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8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弋潞;周子凡;王春燕;梁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P7/10 | 分类号: | C12P7/10 |
代理公司: | 44268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永文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液体 秸秆粉 预处理 秸秆乙醇 去离子水 制备 发酵 过滤 清洗 并用 润湿 化学预处理 缓冲溶液 秸秆粉碎 水浴恒温 纤维素酶 蒸馏 甜酒曲 乙醇 得率 过筛 混匀 滤渣 水解 加热 冷却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秸秆乙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预处理:将秸秆粉碎过筛,得秸秆粉,然后进行化学预处理;步骤S2.离子液体处理:取预处理后的秸秆粉,加入离子液体,混匀后于135~150℃加热4~6h,冷却,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滤渣干燥,得离子液体处理后的秸秆粉;步骤S3.水解及发酵:将步骤S2处理后的秸秆粉先用去离子水润湿,然后加入含纤维素酶的缓冲溶液,再加入甜酒曲,35℃水浴恒温发酵2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5~6次,收集滤液,并蒸馏,得秸秆乙醇。本发明提供的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秸秆乙醇的方法,能提高预处理的效果,提高乙醇的得率和转化,并且步骤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乙醇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秸秆乙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醇是一种高效能、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应用十分广泛。传统的乙醇生产方法是以淀粉质为原料,成本太高,并且占用粮食资源。目前有利用高木质纤维含量的农林废弃作物作为原料生产乙醇,不仅能缓解农林废弃作物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减轻燃料生产对粮食的依赖。我国的农林废弃作物原料非常丰富,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纤维废料和工业纤维废渣,来源广泛,数量巨大,总量高达20亿吨,光农作物秸秆就有7亿多吨。因此,开发相应技术将高木质纤维含量的农林废弃作物水解发酵生产乙醇,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农业废弃物、草等秸秆类废弃物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通过水解发酵,可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现有技术中,秸秆转化乙醇工艺又称为纤维素燃料乙醇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糖化,五碳糖与六碳糖的发酵,蒸馏脱水等工艺步骤,其中,预处理和水解则是影响木质纤维素转化乙醇的关键步骤。现有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通过预处理以除去其中的木质素,提高后续水解效率。其中化学法处理是目前常用的方法,通常采用加酸、加减或湿氧化,但现有预处理方法均存在木质素去除不完全,导致后续水解效率低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水解方法通常采用酸水解和酶水解法,酸水解存在生产对发酵有抑制作用的有机酸、酚类和醛类化合物,而酶水解存在酶活性低,成本高的缺陷。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秸秆乙醇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秸秆乙醇生产过程中,预处理和水解效果不佳,时间长、乙醇转化率不高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秸秆乙醇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处理:将秸秆粉碎过筛,得秸秆粉,然后进行化学预处理;
步骤S2.离子液体处理:取预处理后的秸秆粉,加入离子液体,混匀后于135~150℃加热4~6h,冷却,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滤渣干燥,得离子液体处理后的秸秆粉;
步骤S3.水解及发酵:将步骤S2处理后的秸秆粉先用去离子水润湿,然后加入含纤维素酶的缓冲溶液,再加入甜酒曲,35℃水浴恒温发酵2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5~6次,收集滤液,并蒸馏,得秸秆乙醇。
所述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秸秆乙醇的方法中,所述离子液体为醇胺类离子液体,包括三乙醇胺乳酸、三乙醇胺乙酸、三乙醇胺甲酸中的一种。
所述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秸秆乙醇的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离子液体的添加量为20~40mL/g秸秆粉。
所述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秸秆乙醇的方法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化学方法包括酸处理、碱处理及湿氧化处理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5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