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及其电缆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5781.5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0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贾晓刚;曾益波;赵军;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新视达视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H01R13/502;H01R13/627;H01R13/629;H01R13/6591;H01R4/70 |
代理公司: | 44205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腔体 连接器 第一腔体 绝缘套管 连接套管 电缆连接结构 电缆连接 防滑结构 抗拉性能 稳固性 内壁 通孔 压接 体内 | ||
本发明涉及电缆连接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电缆连接结构。其中,一种连接器的一种方案包括连接套管和绝缘套管,所述连接套管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第一通孔;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本发明方案可以提高压接处的抗拉性能和连接的稳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连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电缆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缆连接对供电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缆接头的绝缘性能、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等都会影响其使用效果,现采用的电缆接头多为同轴电缆压接头,安装时需要保证其绝缘性能和抗拉性能。
相关技术中,同轴电缆压接头结构复杂、组装零件多,不便于进行仓库管理和压接头的组装;电缆与压接头的连接不够牢固,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会因电缆接头插拔导致插接头的倒退和铜芯的移位,影响使用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加强电缆与连接器压接处的抗拉性能,提高压接处的稳固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连接结构,能够防止连接插针的倒退和松动,提高连接插针与绝缘套管的插接稳固性。
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套管和绝缘套管,其中:所述连接套管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设置有防滑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防滑机构增大了第二腔体与电缆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接触摩擦力,进而提高了连接器与电缆的压接稳固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防滑结构为若干防滑齿或若干点状凸起。防滑齿和点状凸起可在第二腔体内壁上加工成型,易于加工,且压接后可与电缆表面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压接处的接触摩擦力,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套管由金属材料构成。金属材料可以起到屏蔽效果,减少了屏蔽零件的使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结构,包括电缆、连接插针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连接器,所述电缆与所述连接插针连接,所述连接插针与所述绝缘套管插接;所述绝缘套管包括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之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是锥形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小端远离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通孔的大端靠近所述第二腔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缆连接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二通孔采用锥形孔,在连接插针的插接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插接完成后,锥形孔的小端可与连接插针紧密卡接,可防止连接插针的倒退和松动,提高连接插针与绝缘套管的插接稳固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缆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保证了连接插头与第三腔体的同轴性,提高了连接插针插接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缆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插针包括插接部、卡接部和连接部,所述卡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直径大于所述插接部的直径。保证了插接过程中插接部顺利通过第二通孔,而卡接部与第二通孔卡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缆连接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后端上设置有轴肩,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连接部的后端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轴肩的设置对连接插针与连接器的插接起限位作用,可以保证连接插针的插接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新视达视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新视达视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57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