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板类工件高频淬火感应器与淬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7137.1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7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乔亚杰;赵兴旺;程孝成;孙兴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聚源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1/63;C21D1/18;C21D9/46 |
代理公司: | 11390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淬火感应器 感应线圈 油淬 感应器本体 感应回火 高频电源 接触板 引脚 底座 加热 冷却 高频感应淬火 左右对称设置 扁平筒状 淬火效果 感应加热 固定设置 局部淬火 冷却过程 冷却效果 消除应力 油桶 扁平腔 塑料箱 拨叉 空冷 绕制 装水 保温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板类工件高频淬火感应器,包括高频电源和与高频电源连接的感应器本体,所述感应器本体包括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绕制呈扁平筒状,并形成扁平腔;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左右对称设置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上固定设置有引脚,引脚分别与感应线圈两端连接;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薄板类工件高频感应淬火方法尤其适用于拨叉局部淬火加热,利用高频淬火感应器对薄板类工件进行感应加热;随后油淬冷却;进一步油淬冷却过程中用大塑料箱装水从油桶外部进行冷却,提高油淬冷却效果;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感应回火,利用高频淬火感应器对薄板类工件进行感应回火加热,保温随后空冷,消除应力,提高淬火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板类工件淬火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薄板类工件高频淬火感应器与淬火方法。
背景技术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使零件在交变磁场中切割磁力线,在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又根据交流电的集肤效应,以涡流形式将零件表面快速加热,而后急冷的淬火方法。它在热处理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技术已经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应加热表面淬火的使用频率不同,可以分为超高频(27MHz)、高频(200-250kHz)、中频(2500-8000Hz)和工频(50Hz)。由于电流频率不同,加热时感应电流透人深度不同。使用高频时,感应电流透入深度很小(约0.5mm),主要用于小模数齿轮和小轴类零件的表面淬火;使用中频时,感应电流透人深度(约5~10 mm),主要用于中、小模数的齿轮、凸轮轴、曲轴的表面淬火;使用超高频时,感应电流透人深度极小,主要用于锯齿、刀刃、薄件的表面淬火;使用工频时,电流透人深度较大(超过10mm),主要用于冷轧辊表面淬火;
然而目前淬火感应器无法对薄板类工件进行淬火加热,如图1所述的拨叉,要求拨叉内局部表面淬火,由于开口部分尺寸小,无法制作仿形感应器按要求淬火;
为此,发明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薄板类工件高频淬火感应器与淬火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涉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薄板类工件高频淬火感应器与淬火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板类工件高频淬火感应器,包括高频电源和与高频电源连接的感应器本体,所述感应器本体包括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绕制呈扁平筒状,并形成扁平腔。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左右对称设置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上固定设置有引脚,引脚分别与感应线圈两端连接。
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接触板之间设置有绝缘板。
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接触板之间通过绝缘螺栓固定连接。
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接触板上设置有与引脚连接的接线脚。
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对称设置有固定孔。
一种薄板类工件高频感应淬火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工装定位;将薄板类工件通过工装定位在高频淬火感应器的扁平腔中;
S2、高频感应加热;利用高频淬火感应器对薄板类工件进行感应加热;
S3、卸取工件;
S4、油淬冷却;利用淬火油对感应加热的薄板类工件进行油淬冷却。
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4中卸取工件浸入淬火油中冷却过程中用大塑料箱装水从油桶外部进行冷却。
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S5、感应回火,利用高频淬火感应器对薄板类工件进行感应回火加热,保温随后空冷。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聚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聚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7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