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整骨式苎麻纤维初加工机的刮麻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7319.9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4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彦伟;饶正良;陈楠;谢承;李慧娟;余志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B1/20 | 分类号: | D01B1/20;D01B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71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刮麻器 固定刀片 活动刀片 初加工 刀刃 纤维 皮夹 弹簧压紧 开口对准 压紧弹簧 左右对称 左右两侧 苎麻纤维 内倾斜 牵引体 牵引线 表皮 刀口 剥皮 刮除 夹持 尖角 两组 麻杆 麻壳 麻皮 内面 内倾 前部 前倾 圆角 整骨 整机 伸出 | ||
整骨式苎麻纤维初加工机的刮麻机构,设置在整机挡麻杆的后内面和夹持牵引体左右两侧的前部,由左右对称的前后两组四个刮麻器组成,每个刮麻器包括固定刀片,活动刀片和压紧弹簧,向前内倾斜,前倾20°,内倾45°,活动刀片的刀刃伸出1‑2mm压在固定刀片的刀刃上,两者夹角90°,由弹簧压紧,刀口断面尖角30°,圆角半径0.5mm,刮麻器开口对准麻皮夹持牵引线,在剥皮的过程中将麻皮上的麻壳表皮刮除干净,完成纤维初加工,得到鲜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苎麻纤维整骨式集中初加工的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苎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经济作物,现行的收获方式一种是先由人工在田间将麻皮从麻秆上剥下来,再用刮麻器或机械去掉表皮,另一种是先由工人或机械将麻秆割下来,再用机械一次性脱去麻骨和表皮。
迄今为止,苎麻纤维初加工机械化技术尚不成熟,纵观现行的各类动力剥麻机,人力反拉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直喂式皮骨分离不清,横喂式结构复杂庞大,而且都是利用旋转的叶片滚筒将麻骨粉碎,再清理分离得到纤维。这种碎骨式的加工方式,在苎麻纤维上或多或少会粘附一些碎骨,也就是碎骨式加工方式决定了纤维含骨率比较高,而纤维上的碎骨是影响苎麻纺织,到目前尚难解决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麻骨的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整骨式苎麻纤维初加工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整骨式苎麻纤维初加工机的刮麻机构,所述的刮麻机构设置在挡麻杆的后内面和下夹持牵引体左右两侧的前部,由左右对称的两组四个刮麻器组成,每个刮麻器包括固定刀片、活动刀片,压紧弹簧、前刮麻器的活动刀片在上,后刮麻器的活动刀片在下,错位配置,刮麻器的开口对准麻皮夹持牵引线,距挡麻杆的纵向距离与挡麻杆到夹持带的横向距离相同,前后间距80mm,活动刀片的刀刃压在固定刀片的刀刃上,刀片刀口夹角30°,圆角0.5mm,活动刀片与固定刀片的夹角约90°。
进一步地,所述地固定刀片焊接在底座上,所述的活动刀片通过腰子孔用螺钉固定在活动刀架上,方便调节,保证刀刃伸出固定刀刃的伸出量1-2mm,活动刀架铰接在活动刀座上,活动刀座焊接在底座上,刮麻器内倾45°,前倾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剥皮的过程中,接着刮去麻皮上的麻壳表皮,生产效率高,经正反刀的两侧刮制收获,鲜皮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整机主视(侧立面)示意图,图2是整机俯视示意图,图3整机左视(正立面)示意图。
图4是喂入折秆机构主视(侧立面剖视)图,图5是喂入折秆机构俯视图。
图6是喂入折秆机构折秆支座主视(侧立面剖视)图,图7是折秆支座俯视图。
图8是喂入折秆机构摆动体主视(侧立面剖视)图,图9是摆动体俯视图。
图10是喂入折秆机构转动体主视图,图11是转动体A-A剖视图。
图12是刮麻机构主视(正立面)示意图,图13是刮麻机构俯视示意图。
图14是动力及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5是夹持牵引分离机构主视(侧立面)示意图,图16是夹持牵引分离机构俯视(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17是夹持牵引分离机构夹持带主视(纵向侧立面)图,图18是夹持带A-A剖视(放大)图。
图中标记1为喂入折秆机构,2为刮麻机构,3为传动机构,4为动力(电动机),5为放麻平台,6为夹持牵引分离机构,7为机架。
1.1为折秆支座,1.2为摆动体,1.3为转动体,1.4为安全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73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