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穴储气库及盐穴储气库注气和采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8688.X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5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岭;杨春和;韩月;施锡林;梁孝鹏;赵凯;章雨豪;李银平;王同涛;尹洪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6 | 分类号: | E21F17/16;E21B43/00;E21B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原婧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穴储气库 盐穴储气库注气 方法 | ||
1.一种盐穴储气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位于盐穴内,所述盐穴位于地表下面,所述盐穴内存储有空气,所述气囊用于存储天然气;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位于地表上面,所述第二管道用于向所述气囊内注入所述天然气或从所述气囊排出天然气;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嵌套在所述第二管道外面,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盐穴的井筒入口,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位于地表上面,所述第一管道用于将所述空气从所述盐穴内排出或向所述盐穴内注入空气;
气囊泄漏监测装置,包括气体检测仪、报警器;
所述气体检测仪设置在所述气囊外的盐穴内,用于在所述气囊破损时,检测泄漏的天然气中添加的标示性气体;
所述报警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气体检测仪,且所述报警器设置在地表上面,用于在所述气体检测仪检测到所述标示性气体时进行报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穴储气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入口处设置第一阀门,第二管道的入口处设置第二阀门。
3.一种盐穴储气库注气的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盐穴储气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向所述气囊内注入天然气,所述盐穴腔内的空气经所述第一管道排出,使得所述盐穴腔内的压力达到最大运行压力,所述气囊的体积达到最大体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向所述气囊内注入天然气之前,还包括:
具体采用如下公式,获得注入的天然气的质量:
其中,
其中,为注入的天然气的质量,为所述天然气的摩尔质量,为所述气囊的体积,为当前所述盐穴腔的最大运行压力,为所述天然气的压缩系数,为所述天然气的常数,为当前所述天然气的温度,为所述天然气的临界压力,为所述天然气的临界温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向所述气囊内注入天然气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气囊中注入标示性物质,用于在所述天然气全部采出时,提示所述天然气已全部采出;
所述标示性物质具体为如下任意一种:水、二氧化碳、丙烷或丁烷。
6.一种盐穴储气库采气的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盐穴储气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向所述盐穴腔内注入空气,将所述气囊内的天然气经所述第二管道采出,以确保所述盐穴腔内的空气压力不低于最小运行压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向所述盐穴腔内注入空气,将所述气囊内的天然气经所述第二管道采出,具体包括:
以第一注气速度向所述盐穴腔内注入空气,同时,以第一采气速度将所述气囊内的天然气采出,所述第一注气速度等于所述第一采气速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向所述盐穴腔内注入空气,将所述气囊内的天然气经所述第二管道采出,具体包括:
以第二注气速度向所述盐穴腔内注入空气,同时,以第二采气速度将所述气囊内的天然气采出,所述第二注气速度小于所述第二采气速度;
在所述盐穴腔内的压力降低至最小运行压力时,暂停所述气囊内天然气的采出,继续以所述第二注气速度向所述盐穴腔内注入空气;
在所述盐穴腔内的压力升至最大运行压力时,继续以所述第二采气速度将所述气囊内的天然气采出,继续以所述第二注气速度向所述盐穴腔内注入空气,所述盐穴腔内的压力保持在不低于所述最小运行压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向所述盐穴腔内注入空气,将所述气囊内的天然气经所述第二管道采出,具体包括:
以所述第二注气速度向所述盐穴腔内注入空气,同时,以所述第二采气速度将所述气囊内的天然气采出,所述第二注气速度小于所述第二采气速度;
在所述盐穴腔内的压力降低至最小运行压力时,以第三采气速度将所述气囊内的天然气采出,所述第三采气速度小于所述第二注气速度,所述盐穴腔内的压力保持在不低于所述最小运行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重庆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868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消防门及隧道消防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慧矿山多系统在线联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