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8859.9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6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林;陶进;崔正旭;杨金钢;李双;王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4S10/50;F24S10/70;F24S80/65 |
代理公司: | 32344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艾亮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层 热能转换装置 装置主体 热回收装置 循环装置 环形管 连接管 热回收 横向集热管 保温效果 暖通装置 热能吸收 热能转换 外保护壳 装置使用 集热板 集热管 太阳光 前罩 竖向 供暖 节能 吸收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设置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构成,通过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将装置主体的保温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主体,还由外保护壳、前罩、横向集热管、竖向集热管、集热板和隔热层组成,可以高效的将太阳光的热能吸收,还包括热能转换装置,所述热能转换装置与外界的连接管和环形管组成了循环的回路,通过热能转换装置将热回收装置吸收的热能转换到外界冷水中,将冷水转化为热水,再通过连接管输送到装置主体内的环形管内,供暖通装置使用,通过设置循环装置,通过循环装置使得热能转换装置水的循环更加的快速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装置,具体是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口益短缺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的加剧,节能环保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我国北方地区设有采暖的建筑还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的土坯民居一般采用燃烧秸秆等生物燃料搭建火炕的方式作为取暖设施。采暖设备每年不仅消耗大量的煤炭、天然气、燃油等化石能源,而且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排放集中超标问题。
现有的暖通设备一般都是如上述所述采用的是燃烧秸秆等生物燃料搭建火炕的方式,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煤炭、天然气、燃油等化石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现在急需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构成,所述装置主体上端与下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还包括热回收装置和热能转换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主体,所述热回收主体通过连接杆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热回收主体包括外保护壳,所述外保护壳设置于热回收主体的最外侧,还包括前罩,所述前罩与外保护壳固定连接且组成了密闭腔体,所述热回收主体内还设置有多根横向集热管和多根竖向集热管,多根所述横向集热管设置于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的上端,多根所述横向集热管与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抵接,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的下端设置有集热板,所述热回收主体内还设置有隔热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分别为岩棉板和聚氨酯压膜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保护壳的材质为聚氨酯复合材料,所述前罩为钢化玻璃材质,所述集热板为铝板,所述隔热层为石棉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能转换装置与热回收装置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热能转换装置与外界的连接管和环形管组成循环回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循环装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循环装置为抽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构成,通过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将装置主体的保温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主体,还由外保护壳、前罩、横向集热管、竖向集热管、集热板和隔热层组成,可以高效的将太阳光的热能吸收,还包括热能转换装置,所述热能转换装置与外界的连接管和环形管组成了循环的回路,通过热能转换装置将热回收装置吸收的热能转换到外界冷水中,将冷水转化为热水,再通过连接管输送到装置主体内的环形管内,供暖通装置使用,通过设置循环装置,通过循环装置使得热能转换装置水的循环更加的快速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中横向集热管和竖向集热管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未经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88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