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0447.9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6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增强;邬可谊;田海庆;史永晋;丁霞;徐松森;于凌;崔青;崔希君;初新杰;于丽萍;任红伟;郭强;尹慧敏;王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1P3/00 | 分类号: | F01P3/00;F01P11/00;F01P11/16;F01P5/0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平台 淡水 冷却 循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包括:循环舱、整流弧板、高温淡水入口阀、淡水补给阀、淡水出口阀、散热网格栅、散热风机、旋流器、温度监测装置、喷射支管、水雾喷头。本发明可替代传统的风冷与海水冷却方式,减少冷却系统的噪音、腐蚀等不利因素,提高冷却效率,延长系统寿命。另外,在平台储备淡水足够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热淡水的充分利用,用作生活支持的热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属于海洋工程装置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海洋平台上的主要动力为柴油发电机组,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电能的同时,附带产生大量的热(约占总功率的30%~33%),须通过冷却系统进行有效散热。冷却系统分为内部冷却和外部冷却系统。本发明所涉及内容为外部冷却系统,即通过外部介质冷却主机内循环系统。目前,海洋平台冷却系统中外部冷却介质主要是风与海水。风冷模式下,风扇的运行,产生很大噪音,给现场工作人员听力造成很大损害,不符合HSE精神;并且,一旦夏季环境温度过高,同样会造成发电机组冷却效率过低,甚至停机,直接影响到平台的正常生产、生活。海水冷却模式下,虽然海水比热高于空气,系统的散热效率更高,但是海水冷却系统受环境影响大,海水含砂量、腐蚀、水深、潮汐、平台空间等因素都会制约其正常使用,尤其是海水的腐蚀,影响更为严重。另外,在海水冷却方式下,经过换热后的海水直接排海,其所携带的热量不能得以回收利用,造成热能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淡水为冷却介质,替代风与海水,提供一种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通过该淡水冷却循环舱的散热使淡水可以无限循环使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包括循环舱、整流弧板、高温淡水入口阀、淡水补给阀、淡水出口阀、散热网格栅、散热风机、旋流器和温度监测装置;其中:高温淡水入口阀从循环舱底部引入后通过管路垂直向上连接多个喷射支管和水雾喷头组合,循环舱内壁与整流弧板固定连接构成近似圆筒形内腔,散热网格栅固定在循环舱顶部,形成一个顶部带散热孔的液舱。
上述方案进一步包括:
所述散热风机、旋流器、温度监测装置均安装在散热网格栅上,但旋流器的旋转头部分向下延伸至循环舱底部。
淡水补给阀 连接的管路从循环舱的上部、散热网格栅下部引入,并呈喷射状。
所述水雾喷头的喷射角在-°之间,且水雾喷头沿垂直的喷射支管轴向多角度分布。
温度监测装置具有两级高温报警功能,即当温度达到第一级报警设定点时,联动起动淡水补给系统;当温度达到第二级报警设定点时,联动关闭主机、关闭冷却系统。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所属的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为淡水,克服了传统的风冷与海水冷却的噪音、腐蚀等缺点,提高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提高了冷却效率,延长了系统寿命。
2、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内的高温淡水经过喷射支管后通过水雾喷头喷出,实现了高温淡水的雾化,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3、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可通过旋流器形成淡水冷却循环舱内部旋流,使舱内淡水进行有效散热;可通过散热风机驱动空气流动,进行辅助散热。
4、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可以实现淡水的无限循环使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5、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可收容和补偿系统中淡水的胀缩量,减少淡水因吸热膨胀对管路系统造成的压力。
6、海洋平台淡水冷却循环舱内的热淡水可以用作生活支持的热水,节约能源,改变以往冷却用水直接排海所造成的热能资源浪费情况,并杜绝了高温水的排放对海洋生物的不良影响,环境友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04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