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削轴类端面的专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1557.7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5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增宝;朱才网;季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方成套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涨套 夹具体 拉杆 定位板 固定板 夹紧机构 法兰 卡爪 通孔 夹具 定位精度高 车床主轴 端面环形 端面中心 回转油缸 螺钉连接 螺母固定 车削轴 体内部 夹持 内圈 零部件 穿过 贯穿 配合 | ||
一种车削轴类端面的专机,回转油缸端面中心处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的第一拉杆右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的车床主轴右端连接有卡爪法兰,所述的卡爪法兰右端连接有卡爪,所述的卡爪内部夹持第一夹具体,所述的第一夹具体左侧连接有定位板,所述的第一夹具体右端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夹具体,所述的第二夹具体内部设置有涨套,所述的涨套内圈夹持有三组工件,所述的涨套端面环形设置有若干组贯穿的涨套通孔,所述的涨套通孔从左至右通过若干个第二拉杆依次穿过涨套、定位板和固定板并通过螺母固定。本发明通过采用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固定板、定位板、第一夹具体、第二夹具体、第二拉杆和涨套,各个零部件之间相互配合,定位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削工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削轴类端面的专机。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是五金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
车床被广泛运用于车削机械零部件的外圆,如对轴类机械零部件的表面进行粗车削,以使得该零件的直径稍大于零件的设计直径;对轴类机械零部件的表面进行半精车削,以使得该零件的直径接近设计直径;对轴类机械零部件的表面进行精车削,以使得该零件的表面达到设计粗糙度。
现有技术中,利用车床进行轴类零件加工时,均采用自定心三爪卡盘的卡爪夹紧零件。但是,加工时只能一件一件的进行加工,增加了加工辅助时间,影响了加工效率的提高;并且车床的频繁启动影响车床的使用寿命,增加电能的消耗。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车削轴类端面的专机。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方案是:
一种车削轴类端面的专机,包括转接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法兰右端连接有车床主轴,所述的转接法兰左端通过螺钉连接有回转油缸,所述的回转油缸端面中心处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的第一拉杆右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的车床主轴右端连接有卡爪法兰,所述的卡爪法兰右端连接有卡爪,所述的卡爪内部夹持第一夹具体,所述的第一夹具体左侧连接有定位板,所述的第一夹具体右端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夹具体,所述的第二夹具体内部设置有涨套,所述的涨套内圈夹持有三组工件,所述的涨套端面环形设置有若干组贯穿的涨套通孔,所述的涨套通孔从左至右通过若干个第二拉杆依次穿过涨套、定位板和固定板并通过螺母固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夹具体右端面环形设置有若干组夹具体通孔,所述的夹具体通孔内穿设有螺钉并与第一夹具体固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拉杆与回转油缸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拉杆与固定板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端面环形设置有若干组固定板通孔,所述的第二拉杆与固定板通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夹具体左端向内延伸环形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定位板并通过若干个螺钉与第一夹具体固定,所述的定位板环形设置有若干组定位板通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夹具体与涨套之间采用锥面配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涨套通孔、定位板通孔和固定板通孔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液压回转油缸,夹紧时,回转油缸依次带动第一拉杆、固定板、第二拉杆和涨套回拉从而夹紧工件,提高了工件的夹紧力,提高了加工的精度。
2、通过涨套一次性装夹3组工件,一次装夹即可完成3组工件的车削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三爪卡盘夹紧工件,每次只能装夹一组,减少了加工时间,提供了加工效率。
3、通过采用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固定板、定位板、第一夹具体、第二夹具体、第二拉杆和涨套,各个零部件之间相互配合,定位精度高,控制更加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方成套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方成套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15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