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动力热源的热压釜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2504.7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郭超;野延年;寇朝辉;赵品;白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化学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4 | 分类号: | B29C35/0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002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动力 热源 热压 | ||
一种空气动力热源的热压釜,叶轮位于热压釜体罐内并套装在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上;在该变频电机与热压釜罐体之间连接有平衡管。导风锥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叶轮腔内;导风锥的入口端位于所述加热室内。在热压釜体的加热室内安装有产品车导轨。导风筒安装在所述热压釜体内,该导风筒的外圆周表面与该热压釜体的内表面之间有气流通道。本发明利用空气动力加热原理,利用电机带动叶轮旋转同时摩擦空气产热,内部无局部高温点,使空气动力热压釜内部温度差值小于0.5℃,无热能浪费,加热效率高,比普通外电加热鼓风热压釜节约30%以上能量,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基础工业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用于橡胶硫化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橡胶材料高温硫化生产的空气动力热源热压釜。
背景技术
热压釜是化工领域常用的一种加热装置,一般采用加热管加热和风机送风的方式对工件加热。温度调节通常采用控制通电加热管数量和风机风量等方式进行,釜内测温铂电阻将温度传送至控制器,再由控制器发出温控指令,这种方式由于加热管温度很高,热量从加热管传至釜内进行对流传热并降温,再传至温度传感器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会造成控制指令滞后,温度波动增加,釜内温度场均匀性也受到影响。其次,电加热管在热压釜体内部形成局部高温点,在加热可燃易燃材料等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工业场合,会增加燃爆风险。另外,从节能角度考虑,局部高温也会造成能量的浪费,不利于节能减排。
实用新型专利CN207975866U《一种空气动力加热炉》和发明专利CN108344194A《容腔小于1m的空气动力加热炉》提出一种小型空气动力加热炉,无法用于工业大型工件的加热,专利CN200910021648.6《空气动力炉和产生热能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加热原理制热的装置,仅可用于常压工业炉的加热,实用新型专利CN103629838A《空气动力加热炉》提出一种大型空气动力加热炉,可用于工业大型工件的加热,但由于无承压结构设计和安全机构,无法用于带压加热用途。由于工业上加热时常需要对加热环境的压力进行控制,并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因此,涉及带压加热目前只能使用传统热压釜进行加热。
《一种新型风能制热系统》(发明专利号:CN201810073227.7,实用专利号:CN201820126602.5)提出一种利用风能制热的装置,《一种风光互补制热系统》(专利号:CN201910180360.7)提出一种利用风能和光能同时进行制热的装置,这两种装置都利用了空气动力加热的原理为空气制热系统提高进气温度,装置只能利用天然的风能或光能制热,受制于自然条件限制,无法用于工业高效率的生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只能利用天然的风能或光能制热,受制于自然条件限制,无法用于工业高效率的生产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气动力热源的热压釜。
本发明包括热压釜体、变频电机、导风锥、导风筒、罐内轨道和叶轮。其中:所述变频电机安装在该热压釜体罐底的外表面上,并使该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位于所述热压釜体罐体内的叶轮腔;所述叶轮位于该叶轮腔内并套装在所述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上;在该变频电机与热压釜罐体之间连接有平衡管,并使该平衡管的一端接入位于所述热压釜体罐体内的叶轮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变频电机的冷却水夹套接入该变频电机的壳体内。在该热压釜体炉门处的外表面安装有密封圈充放气接口。所述导风锥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叶轮腔内,并使该出口端的端面与该叶轮中各叶片的叶尖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导风锥的入口端位于所述加热室内。在所述热压釜体的加热室内安装有两条平行的罐内导轨。所述导风筒安装在所述热压釜体内,并使该导风筒的外圆周表面与该热压釜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形成了气流通道。所述导风筒的外圆周表面与该热压釜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为100mm。
在所述热压釜体内有变频电机输出轴一端安装有不锈钢的防护网。该防护网与所述热压釜体罐底之间的空间为叶轮腔,所述叶轮位于该叶轮腔内并套装在所述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该防护网防止热压釜体内的异物被吸入叶轮腔内。该防护网与所述热压釜体炉门之间为加热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化学动力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天化学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2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