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氢气和乙烯产率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4072.3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2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陶春风;刘海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元精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0 | 分类号: | B01J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气 剂油比 气压机 预冷器 催化剂 乙烯 吸收塔 反应温度控制 反应沉降器 反应催化剂 减少催化剂 气流量控制 雾化蒸汽量 旋风分离器 差压控制 创造条件 反应操作 分离油气 技术开发 通过设备 旋风分离 预提升段 提升管 产率 富气 再生 升级 应用 优化 出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氢气和乙烯产率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反应沉降器中增加旋风分离器,目的在于分离油气和催化剂精度更高的,为避免催化剂跑损;S2、提升管预提升段增加预冷器,温度从690℃降低到660℃±2℃为提供高剂油比的操作条件;S3、吸收塔连接气压机,通过气压机出口富气。通过设备的升级,旋风分离效果增加,减少催化剂跑损,以及增加预冷器降低反应催化剂温度660±2℃从而增大“剂油比”使原料充分反应,和优化反应操作参数:反应温度控制为550℃±2℃;再生温度控制为695℃±2℃;两器差压控制为10KPA±3KPA;雾化蒸汽量控制为:8T/H;预提升干气流量控制为1200 Nm3/h,为氢气、乙烯创造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催化裂化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氢气和乙烯产率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催化裂化装置产品干气组成中有一定比例氢气和乙烯,但是满足不了装置需求,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配套了加氢装置,对氢气的需求迅速增加。近年,苯乙烯市场行情大好,乙烯需求量增加,但是氢气和乙烯产率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氢气和乙烯产率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工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氢气和乙烯产率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反应沉降器中增加旋风分离器,目的在于分离油气和催化剂精度更高的,为避免催化剂跑损;
S2、提升管预提升段增加预冷器,温度从690℃降低到660℃±2℃为提供高剂油比的操作条件;
S3、吸收塔连接气压机,通过气压机出口富气。
进一步,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控制为550℃±2℃;再生温度控制为695℃±2℃;两器差压控制为10KPA±3KPA ;雾化蒸汽量控制为8T/H ;预提升干气流量控制为1200Nm3/h。
进一步,气压机出口富气减少吸收塔负荷,从而减少干气携带重组分为氢气、乙烯创造条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主要是通过设备的升级,旋风分离效果增加,减少催化剂跑损,以及增加预冷器降低反应催化剂温度660±2℃从而增大“剂油比”使原料充分反应,和优化反应操作参数:反应温度控制为550℃±2℃;再生温度控制为695℃±2℃;两器差压控制为10KPA±3KPA;雾化蒸汽量控制为:8T/H ;预提升干气流量控制为1200 Nm3/h。预提升干气的改造,使用气压机出口富气减少吸收塔负荷,从而减少干气携带重组分为氢气、乙烯创造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对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提高氢气和乙烯产率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反应沉降器1中增加旋风分离器2,目的在于分离油气和催化剂精度更高的,为避免催化剂跑损;
S2、提升管预提升段3增加预冷器4,温度从690℃降低到660℃±2℃为提供高剂油比的操作条件;
S3、吸收塔5连接气压机6,通过气压机出口富气。
进一步,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控制为550℃±2℃;再生温度控制为695℃±2℃;两器差压控制为10KPA±3KPA ;雾化蒸汽量控制为8T/H ;预提升干气流量控制为1200Nm3/h。
进一步,气压机出口富气减少吸收塔负荷,从而减少干气携带重组分为氢气、乙烯创造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元精化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元精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40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琼脂自动填料冷却系统
- 下一篇:换热管间距保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