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多功能医用电圈套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5338.6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1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扈聪;段康佳;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常宝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多功能 医用 圈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多功能医用电圈套器,其包括内芯组件,手柄组件,外鞘管,第一传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该内芯组件包括电圈套组件和取物组件;外鞘管相对于手柄组件设置,所述外鞘管内具有多个独立的安置腔,分别用于安置所述的内芯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可移动的安置在手柄组件上的安置槽中,驱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在沿安置槽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带动电圈套组件和取物组件在外鞘管中相应的安置腔中同步相对运动,根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沿安置槽移动方向的改变可依次交替伸出外鞘管。本方案同时兼具内镜注射针或内镜喷洒管、电圈套器及异物钳等手术器械功能,既避免了不同器械多次进出钳道,医生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电圈套器。
背景技术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普及和提升,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MR(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应用也逐步普及。常用的诊疗器械包括内镜注射针、内镜喷洒管、电圈套器及异物钳等。
内镜注射针主要用途为通过内窥镜钳道,向病灶粘膜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或药物,使病灶隆起,便于切除,同时也可用于组织表面喷洒、止血、视野清洁等功能。
内镜喷洒管主要用途为通过内窥镜钳道,向人体腔道进行液体输送、灌洗、喷射操作。
电圈套器主要用途为通过内窥镜钳道至病灶部位,套取待切除组织后,接通高频电流,实现病灶组织切除,同时电圈套器也具有组织电凝止血的功能。
异物钳包括网兜、篮型、爪形等多种形式,主要用途为通过内窥镜钳道,进入人体腔道,实现取出异物或切除组织的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内窥镜钳道尺寸限制,常常需要在上述器械中进行切换,即反复插入或拔出钳道,既造成手术时间的延长,也给医生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被切除的息肉或组织需要回收进行病理分析,当病灶组织完成切除后,将脱离消化壁,进入消化道中,此时进行器械切换,则需要重新寻找并抓取切除的病灶组织,不仅延长手术时间,而且存在找不到病灶组织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内镜诊疗技术中需要不同器械多次替换,存在手术时间长,病灶组织丢失风险较高等缺陷,需要一种高效且操作便捷的内镜诊疗用手术器械。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多功能医用电圈套器,其集注射喷洒、切除、取物等功能一体且操作便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式多功能医用电圈套器,包括:
内芯组件,所述内芯组件包括电圈套组件和取物组件;
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上开设有相应的安置槽,
外鞘管,所述外鞘管相对于手柄组件设置,所述外鞘管内具有多个独立的安置腔,分别用于安置所述的内芯组件;
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设置在手柄组件上的安置槽中,并分别连接安置在外鞘管中的内芯组件以及第一驱动组件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移动的安置在手柄组件上的安置槽中,驱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在沿安置槽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带动电圈套组件和取物组件在外鞘管中相应的安置腔中同步相对运动,根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沿安置槽移动方向的改变可依次交替伸出外鞘管。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柄部,所述本体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安置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操作部、电插头、第一定位锁紧机构,所述电插头设置在操作部上;所述操作部的指环中部开孔,手柄组件的安置槽穿过指环中部开孔装配,电插头穿过手柄组件上的安置槽,并装配在指环顶部限位槽,实现指环以及其上的电插头在手柄组件安置槽上的移动;所述第一定位锁紧机构通过螺母锁紧指环及其上的电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53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