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5595.X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0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潘凌超;罗亮;杨顺毅;黄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4/131;H01M10/0525;C01G53/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所述正极材料是由一次纳米片结合而成的二次颗粒,暴露在所述正极材料表面的所述一次纳米片的平面的二维尺寸为:第一维度尺寸为200‑400nm,第二维度尺寸为80‑150nm,二次颗粒D50为9‑14μm,一次纳米片保证了较短的锂离子和电子迁移程,倍率性能好,二次颗粒形貌提高了材料的振实密度,有利于体积能量密度的提高。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简单、稳定、安全且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正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尤其涉及一种高倍率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高低温性能优良的绿色能源,被广泛用于3C、启停电源以及电动汽车领域。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主要由正极材料决定,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的能量密度均低于180mAh/g,无法满足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对能量密度日益增长的需求,高镍三元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正极材料,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振实密度高的综合优势,已大量应用于3C和动力电池领域,例如特斯拉动力电池。电动工具及启停电源对正极材料倍率性能有极高的要求,需要对高镍三元材料进行特殊设计。提高倍率性能通常有包覆、掺杂两种改性方法。采用包覆改性,不仅需要额外增加包覆辅料成本,而且需要热处理,进一步增加了制造成本,工艺更加复杂。掺杂改性最大的问题是难以保证掺杂均匀。如专利CN105470454A公开了一种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要点在于分子式组成为Lix[(Ni0.8Co0.15)yM1-y]Al0.05O2的化合物,其中0.9≤x≤1.3,0.005≤y0.5;M为Mg、Fe、Si、Ti、Nb、Zr或Ge。其制备方法为:将前驱体Ni0.8Co0.15Al0.05(OH)2.05和第一溶剂进行超声分散后,得到第一溶液;将得到的第一溶液与第二溶液混合,进行超声分散后得到第三溶液,再进行烘干后,得到混合粉末;第二溶液包括掺杂化合物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将上述混合粉末与锂源化合物混合后煅烧,得到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化合物为钛酸异丙酯、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乙酯、正硅酸乙酯、硅酸、乙醇铌、氯化镁、醋酸亚铁、氧化锆和氧化锗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溶液还包括稳定剂和/或水解引发剂。所述稳定剂为乙酰丙酮、乙酰乙酯、乙酸、丙酸和乙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水解引发剂为氨水、稀盐酸、稀硝酸、乙酸和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多种。但是其制备方法采用了有机溶剂,需要将溶液蒸干,不环保,且能耗大,钛酸异丙酯、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乙酯非常容易水解,不容易控制,因此,容易造成混合不均匀。此专利中,硅元素只是简单的微量掺杂,并无特殊作用。
如专利CN107895793A,公开了一种钨掺杂硼化物包覆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要点在于首先将钨源溶解于水,喷洒到三元前驱体和锂源混合原料中搅拌得到干燥物料;然后装入匣钵中焙烧得到钨掺杂的三元正极材料;最后将金属硼化物加入到上述钨掺杂三元正极材料中搅拌均匀,于一定温度下烧结得到钨掺杂硼化物包覆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钨掺杂能够显著抑制晶粒生长,缩短Li+的传输距离,MgB2作为一种超导体,具有快的离子传输性质,两者共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但钨的原子质量较大,相同抑制效果,所需钨质量多,且将钨溶液喷洒至前驱体与锂源的混合原料中混合,容易产生偏析,混合不均匀,导致材料粒径均匀性变差,尤其是在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不同粒径颗粒极化程度不一致,影响容量发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5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脱轨的变轨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升降式变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