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均温部件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6497.8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8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富;施健;袁志;靳林芳;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11444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伟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温 壳体 发热元件 毛细结构 凹陷部 凸起部 腔体 传递效率 电子设备 散热效果 积累 申请 | ||
1.一种均温部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和毛细结构(12),所述壳体(11)包括腔体(111),所述毛细结构(12)位于所述腔体(111);
所述壳体(11)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2)和/或第一凹陷部(113),所述第一凸起部(112)和/或所述第一凹陷部(113)用于与发热元件(2)接触;
所述毛细结构(12)设置在靠近发热元件(2)一侧的壳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第一盖板(114),所述第一盖板(114)靠近发热元件(2);
所述第一盖板(114)包括主体部(114a),所述第一凸起部(112)和/或所述第一凹陷部(113)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114),且所述第一凸起部(112)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14a)凸起,和/或,所述第一凹陷部(113)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14a)凹陷;
所述毛细结构(12)覆盖所述主体部(114a)、所述第一凸起部(112)和/或所述第一凹陷部(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13)朝向所述腔体(111)的内部凹陷;
所述第一凹陷部(113)包括第一接触面(113a),所述第一接触面(113a)用于与发热元件(2)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面(113a)的面积大于与其接触的发热元件(2)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盖板(114)相对设置的第二盖板(115),所述第二盖板(115)远离发热元件(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15a),所述第二凹陷部(115a)与所述第一凹陷部(113)的凹陷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凹陷部(113)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凹陷部(115a)。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114)设置有所述第一凸起部(112)和所述第一凹陷部(113),所述第一凸起部(112)朝向所述腔体(111)的外侧凸起,所述第一凹陷部(113)朝向所述腔体(111)的内部凹陷;
所述第一凸起部(112)用于与部分发热元件(2)接触,所述第一凹陷部(113)用于与另一部分发热元件(2)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温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12)包括第二接触面(112a),所述第二接触面(112a)用于与发热元件(2)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面(112a)的面积大于与其接触的发热元件(2)的面积;
所述第一凹陷部(113)包括第一接触面(113a),所述第一接触面(113a)用于与发热元件(2)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面(113a)的面积大于与其接触的发热元件(2)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均温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12)包括第一毛细结构(121)和第二毛细结构(122),所述第二毛细结构(122)的毛细率大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121)的毛细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均温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121)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122)沿所述均温部件(1)的厚度方向(Z)抵接;
所述第二毛细结构(122)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121)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均温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12)与所述壳体(11)抵接,用于支撑所述壳体(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649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组装的互联网控制柜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设备超温自动断电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