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氰碘柳胺钠在抗分枝杆菌感染中的潜在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6812.7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0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涛;常晓娟;刘祥;王泽方;陈成;蔡岩;黄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277 | 分类号: | A61K31/277;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氰碘柳胺钠 分枝杆菌 感染 中的 潜在 应用 | ||
氯氰碘柳胺钠在抗分枝杆菌感染中的潜在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分枝杆菌)中存在的,对分枝杆菌生长极其重要的酶,既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anthranilat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AnPRT)的抑制剂,该抑制剂的名称为氯氰碘柳胺钠,对分枝杆菌中的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的转移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抑制剂能够用来制备针对分枝杆菌中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小分子抑制剂,有望成为抗分枝杆菌感染的潜在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氯氰碘柳胺钠在抗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分枝杆菌)目前归为放线菌,一般呈弯曲长杆状,有时出现分枝状或丝状。分枝杆菌种类较多,包括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其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并且通过肺部途径作为气溶胶传播,仅需要很少的杆菌来建立感染。感染后,Mtb可以在肺部形成的肉芽肿中长期存活[1]。化疗可用于治疗结核病,但在最佳情况下,需要至少6个月的多药治疗方案才能成功治疗感染。在许多情况下,长期治疗会导致患者不依从,并导致多药耐药性Mtb(MDR)和广泛耐药性Mtb(XDR)菌株的出现[2]。2017年,估计有1000万人患有结核病(TB),其中457560人患有多重耐药结核病(MDR-TB)[3]。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寻找分枝杆菌中的新型靶点,进而针对这些靶点开发新型的抗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
色氨酸对于人类是一种必需氨基酸,人类不能自身合成,需要从外界获取。研究表明,色氨酸营养缺陷型的分枝杆菌菌株失去了毒性。所以,分枝杆菌中的色氨酸合成相关酶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靶标。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AnPRT)对分枝杆菌(分枝杆菌)中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4,5]。色氨酸生物合成的第二步为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和邻氨基苯甲酸之间的Mg2+依赖性反应[6],该反应需要AnPRT的催化。因此,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也成为一个关键的抗分枝杆菌的药物靶标,所以针对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进行抑制剂筛选对分枝杆菌感染的相关的药物研发具有很大的意义。
氯氰碘柳胺钠,英文名是Closantel Sodium,是一种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剂。同时,它对多种线虫类、节肢动物的幼虫、吸虫类均有良好疗效,可作为广谱驱虫药。但至今,氯氰碘柳胺钠在抗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氯氰碘柳胺钠在抗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针对分枝杆菌中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的抑制剂。
本发明所涉及氯氰碘柳胺钠CAS号为61438-64-0,购买于Selleck.cn公司。在分子水平上,通过设立阴性对照,发现氯氰碘柳胺钠对分枝杆菌中的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因此该化合物有望作为抑制分枝杆菌感染的潜在药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分枝杆菌中的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AnPRT)感染的药物,其活性成分为氯氰碘柳胺钠,该药物包含上述含有氯氰碘柳胺钠以及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增效剂。该药物可制成注射剂、片剂、丸剂、胶囊、悬浮剂或乳剂的形式使用。其给药途径可为口服、经皮、静脉或肌肉注射。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针对分枝杆菌中的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AnPRT)的抑制剂,这种抑制剂为氯氰碘柳胺钠。氯氰碘柳胺钠对分枝杆菌中的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未经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6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