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残余砂浆层厚度的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7353.4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寇长江;胡皓天;王芸芸;张梦云;吴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G01B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骨料 沥青 混凝土 残余 砂浆 厚度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残余砂浆层厚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成型呈圆柱体的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在圆柱体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中切取试件得到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小块(1),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小块(1)包含再生骨料-残余砂浆-沥青胶浆三个区域;
步骤(2):打磨、抛光,得到原位纳米力学测量试样;
步骤(3):原位纳米力学测量:在原位纳米力学测量系统显微镜下选择清晰平整的再生骨料-残余砂浆-沥青胶浆界面的三相界面区域;在残余砂浆相(5)与再生骨料相(4)相接触的边界的垂线上,从再生骨料相(3)外侧边缘向沥青胶浆相(4)方向,依次在再生骨料-残余砂浆-沥青胶砂各个位置设置采集点点阵,进行原位纳米力学测量试验,得到各采集点的压入深度和硬度数据;
步骤(4):根据采集点硬度数据及压入深度的变化趋势,绘制采集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硬度-位置曲线,并根据曲线的变化特征确定再生骨料-残余砂浆、残余砂浆-沥青胶浆的转变点,从而根据转变点间距计算砂浆层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通过旋转压实方法成型圆柱体的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所述圆柱体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由再生骨料、石灰岩矿粉按照AC-20C级配与道路石油沥青拌合制备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切割机在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上切取长宽为1-1.5cm,高1±0.2cm的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小块(1),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小块(1)的上表面来自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同一高度水平的旋转压实切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打磨、抛光之前,将步骤(1)切取的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小块(1)包裹环氧树脂胶,制成环氧树脂包裹的沥青混合料打磨试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采用不同目数金相砂纸在冷水条件下对环氧树脂包裹的沥青混合料打磨试件进行依次打磨、抛光剂抛光、放入无水乙醇或丙醇中使用超声波清洗1-5min后所得原位纳米力学测量试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采集点点阵为等距的采集点点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距的采集点点阵的点阵间距为5-15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实现方式为:
步骤(4-1):将所有采集点绘于同一坐标系中,纵坐标为硬度,横坐标为采集点位置;
步骤(4-2):排除硬度高的再生骨料区域后,进行曲线拟合,绘制沥青胶浆采集点的硬度直线,斜率k在0±0.00009之间;
步骤(4-3):选出硬度介于2-3GPa之间的残余砂浆采集点;
步骤(4-4):根据曲线的变化特征确定再生骨料-残余砂浆、残余砂浆-沥青胶浆的转变点,从而根据转变点的行数与间距估算砂浆层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73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