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行车安全视距的雾灯及设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8002.5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8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胡江碧;孙淑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43/20 | 分类号: | F21S43/20;F21V5/04;F21V23/04;F21W103/4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11203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箱 低能见度 雾灯 驾驶 避开障碍物 灯罩 视距 灯箱拆卸 公路照明 固定设置 光源特性 聚光透镜 配光参数 生命健康 行驶轨迹 行车安全 高色温 透明窗 有效地 障碍物 护栏 前车 雾天 交通事故 路段 清晰 外部 | ||
一种提高行车安全视距的雾灯及设置方法涉及公路照明技术领域,适用于低能见度路段照明,包括:灯箱,固定设置在护栏上;高色温LED灯珠,设置在灯箱的内部;聚光透镜,设置在灯箱的内部,且与LED灯珠相连;透明窗,设置在灯箱的外部,且四周与灯箱拆卸连接;灯罩,设置在灯箱的顶部。本发明提供的雾灯采用有利于低能见度环境下视认的光源特性及配光参数,能够提高驾驶人员或行人的视认能力,使驾驶员在雾天能够清晰地看清远处的障碍物,同时能够看到前车行驶轨迹,从而采取行动及时避开障碍物及车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效地确保驾驶人及行人的生命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行车安全视距的雾灯及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路灯,是一种给道路提供照明功能的灯具,一般广泛应用在道路交通中,给行人或驾驶员在黑夜或雾天提供光亮,从而增强他们的视认效果。在雾天,自然光光线被雾滴粒子散射,模糊了目标物与背景的差异和亮度对比,也就削弱了引导驾驶员安全行车所需的视觉能力和信息。人眼对道路、交通及环境大部分信息获取缺失,驾驶员在视认过程的知觉阶段产生障碍,会影响其后续的思考决策阶段和操纵阶段。在雾区路段合理的设置人造光源可以提升低能见度情况下人眼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提升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因此,为改善低能见度条件下驾驶员安全视认前方道路交通条件的能力,确保驾驶员的人生安全,在雾区路段需要设置一些可以提高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的雾灯,从而改善驾驶员准确地获得视觉信息及其变化的能力,即道路上的障碍物和车辆运行情况、线形条件、路面条件及雾区环境交通设施情况,有效改善驾驶视认效率、视认距离及感知能力。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路灯一般都是使用低于3000K的低色温光源且不聚光,不能穿透雾,因为低色温光源的光谱中短波所占的比例减少,其发射能量就会减少,所以光源的照射能力就会降低,造成驾驶员不容易看清前方的视野,故该目前低色温光源所发出的光源质量对于驾驶员很难准确且快速地判断出视认目标物,从而造成驾驶员视觉疲劳,所以该目前低色温光源的雾灯会影响驾驶员在大雾天驾车,无法满足驾驶员对障碍物的高效视认,造成驾驶员因视线模糊,看不清远处的障碍物,从而会发生交通事故,危及驾驶员的生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使用低色温光源的路灯,其发射能量的强度不高,照射能力也会降低,不能实现聚光功能,在有雾天气下,光线被雾滴粒子散射,造成驾驶员或行人的行车视距降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行车安全视距的雾灯及设置方法,均匀地排列设置在道路两侧的护栏上,所述路灯用于雾区低能见度路段照明,包括:灯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护栏上;高色温LED灯珠,设置在所述灯箱的内部;聚光透镜,设置在灯箱的内部,且与LED灯珠相连;透明窗,设置在所述灯箱的外部,且四周与所述灯箱拆卸连接;灯罩,设置在所述灯箱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高色温LED灯珠的色温范围为7000K-10000K,显色指数大于或者等于70。
可选地,所述高色温LED灯珠照到地面上的亮度大于或者等于0.5cd/cm2。
可选地,所述聚光透镜配光角6-8度,行车道两侧灯光光强峰值分别在两侧行车道中心位置。
可选地,所述灯箱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在0.7m-1.5m之间,且在所述护栏上的每两个所述灯箱的安装间隔在4m-8m之间,从而确保在浓雾条件下后车可看到前车行驶轨迹。
可选地,行车方向左侧路灯水平发光角度在60°-70°之间,垂直发光角度在5°-10°之间;行车方向右侧路灯水平发光角度50°-60°之间°,垂直发光角度在5°-10°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8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