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有毒气体泄露危害预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8515.6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6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杨祝林;刘朋;汪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陶小丽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lc 控制 有毒气体 泄露 危害 预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有毒气体泄露危害预测系统及方法,所述预测系统包括气体浓度获取模块、大气稳定度获取模块和预测模型评估模块,所述气体浓度获取模块、大气稳定度获取模块均与预测模型评估模块连接,所述气体浓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气体浓度参数,所述大气稳定度获取用于模块大气稳定度参数,所述预测模型评估模块根据气体浓度参数和大气稳定度参数对有毒气体泄露危害进行预测评估,所述气体浓度获取模块包括主采集点生成模块、第一辅助采集点生成模块、第二辅助采集点生成模块、计时模块、气体浓度采集模块、浓度平均值比较模块、气体浓度第一参数输出模块、浓度变化值计算模块、浓度变化值比较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LC控制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有毒气体泄露危害预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各国化工产业都在飞速发展,化工业的繁荣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爆炸、火灾、中毒等化工事故也在频繁的发生。有毒气体泄漏是化工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如果在有毒气体已经发生泄漏时来进行补救,往往已经对损伤了人的身体健康。现有技术中,缺少对有毒气体泄漏危害预测,无法及时有效的控制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有毒气体泄露危害预测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有毒气体泄露危害预测系统,所述预测系统包括气体浓度获取模块、大气稳定度获取模块和预测模型评估模块,所述气体浓度获取模块、大气稳定度获取模块均与预测模型评估模块连接,所述气体浓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气体浓度参数,所述大气稳定度获取用于模块大气稳定度参数,所述预测模型评估模块根据气体浓度参数和大气稳定度参数对有毒气体泄露危害进行预测评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体浓度获取模块包括主采集点生成模块、第一辅助采集点生成模块、第二辅助采集点生成模块、计时模块、气体浓度采集模块、浓度平均值比较模块、气体浓度第一参数输出模块、浓度变化值计算模块、浓度变化值比较模块、气体浓度第二参数输出模块,所述主采集点生成模块、第一辅助采集点生成模块和第二辅助采集点生成模块用于在气体采集场区生成气体主采集点、气体第一辅助采集点、气体第二辅助采集点的位置,所述计时模块用于气体浓度采集过程当中的计时,所述气体浓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气体主采集点、气体第一辅助采集点、气体第二辅助采集点处的气体浓度,所述浓度平均值比较模块用于将气体主采集点、气体第一辅助采集点、气体第二辅助采集点处的气体浓度与预设浓度平均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参数输出模块根据浓度平均值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输出气体浓度第一参数的值,所述浓度变化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采集气体主采集点、气体第一辅助采集点、气体第二辅助采集点处单位时间内的气体浓度变化值,所述浓度变化值比较模块用于将气体主采集点、气体第一辅助采集点、气体第二辅助采集点处的气体浓度变化值与预设气体浓度变化进行比较,气体浓度第二参数输出模块根据浓度变化值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输出气体浓度第二参数的值。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大气稳定度获取模块包括大气稳定度采集模块和稳定度参数输出模块,所述大气稳定度采集模块用于从气象报告中获取气体采集场区当地的大气稳定度,所述稳定度参数输出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大气稳定度输出大气稳定度参数,所述预测模型评估模块包括预测模型计算模块和预测结果输出模块,所述预测模型计算模块根据气体浓度第一参数、气体浓度第一参数和大气稳定度参数计算出预测模型的结果,所述预测结果输出模块根据预测模型计算模块的计算结果输出有毒气体泄露危害预测结果为安全还是危险。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有毒气体泄露危害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PLC控制采集气体浓度,并获取气体浓度参数;
步骤S2:采集大气稳定度,并获取大气稳定度参数;
步骤S3:建立有毒气体泄露危害预测模型,并根据模型输出预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8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