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8916.1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1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韩瑞波;李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1/2592;H04L6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建立 方法 装置 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解决广域网环境IPSEC协议的应用范围受限的问题。该方法包括:通过NAT探测服务器确定第一端需穿越的NAT的类型;根据第一端需穿越的NAT类型,配置第一端IPSEC采用隧道模式;配置第一端的IPSEC隧道的地址信息,以建立与第二端之间的IPSEC隧道。本发明实施例可扩大广域网环境IPSEC协议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运行在公网上的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互联网安全协议)隧道,两端必须至少一端具有公网地址,才能穿越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建立隧道,否则IPSEC隧道无法建立。因此,利用现有的方案限制了广域网环境IPSEC协议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广域网环境IPSEC协议的应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建立方法,应用于待建立的IPESC隧道的第一端,包括:
通过NAT探测服务器确定第一端需穿越的NAT的类型;
根据第一端需穿越的NAT类型,配置第一端IPSEC采用隧道模式;
配置第一端的IPSEC隧道的地址信息,以建立与第二端之间的IPSEC隧道。
其中,所述配置第一端的IPSEC隧道的地址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端发送预协商报文,源IP地址为所述第一端的私网地址、源端口号为4500,目的IP地址为第一预设值、目的端口号为第二预设值;
配置源地址为第一端的私网地址、源端口号为第三预设值,目的IP地址为所述第二端经NAT转换后的公网地址、目的端口号为所述第二端经NAT转换后的端口号。
其中,在所述IPSEC隧道中传输的报文是通过将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Payloads,封装安全载荷)协议包封装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包中得到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隧道建立方法,应用于待建立的IPESC隧道的第二端,包括:
通过NAT探测服务器确定第二端需穿越的NAT的类型;
根据第二端需穿越的NAT类型,配置第二端IPSEC采用隧道模式;
配置第二端的IPSEC隧道的地址信息,以建立与第一端之间的IPSEC隧道。
其中,所述配置第二端的IPSEC隧道的地址信息,包括:
从所述NAT探测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一端经NAT转换后的公网地址以及端口号,所述端口号为4500;
接收所述第一端发送的预协商报文,其中,源IP地址为所述第一端的私网地址、源端口号为4500,目的IP地址为第一预设值、目的端口号为第二预设值;
配置源地址为所述第二端的私网地址,源端口号为第三预设值,目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端经NAT转换后的公网地址、目的端口号为4500。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隧道建立方法,应用于NAT探测服务器,包括:
分别与待建立的IPESC隧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交互,确定所述第一端需穿越的NAT类型和所述第二端需穿越的NAT的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8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加工用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高腈纶织物蓬松度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