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嵌碎石柱的透水型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9301.0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4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达;杨芸芸;钟助;宋宜祥;吴礼舟;裴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地址: | 30040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碎石 透水 重力 挡土墙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内嵌碎石柱的透水型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墙体分为前侧墙体、后侧墙体、纵墙以及基座四部分,前侧墙体、后侧墙体、纵墙以及基座采用现浇方式浇筑为一个整体;所述前侧墙体和后侧墙体之间通过间隔布置的多个纵墙连接;基座、前侧墙体、后侧墙体及纵墙围成的空间内填充内嵌碎石柱;在混凝土墙体与边坡土体间采用级配砂滤层填土进行充填;前侧墙体和后侧墙体上均设置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联通内嵌碎石柱和级配砂滤层填土。本发明中混凝土墙体与墙后级配砂砾层形成一个排水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排出大量水,达到排水减压的效果,且避免了边坡土体发生滑动,稳定性强,施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支护及边坡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内嵌碎石柱的透水型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西南部山区,降雨量非常大,极易发生山体滑坡。重力式挡土墙以挡土墙自重来维持自身以及坡体稳定,但是由于强降雨导致坡体含水量增加,极易导致重力式挡土墙失稳,因此,重力式挡土墙的透水功能尤为重要。很多挡土墙都会在墙体内设置排水孔进行排水,但是遇到强降雨时,墙体内排水孔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排出大量水,而且由于雨水伴随着大量泥沙,排水孔极易发生堵塞。
发明专利CN108343084A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生态透水混凝土挡土墙及其墙体的制备方法,该专利通过采用装配式的生产施工方式,将预制好的墙体、立柱和底座进行装配,在墙体凹台种植植物。该挡土墙施工简单,透水性好,但是结构自重轻,稳定性差,而且在强降雨时,墙后土体伴随大量雨水,极有可能发生快速滑动,挡土墙设置的凹槽后面可能处于堵塞状态,不能及时排除失稳土体中的水分。发明专利CN109972653A公开了一种城市建筑透水型双排挡土墙,该挡土墙在混凝土基座设置排水孔,上部设置两排不等高墙体,通过肋板连接成梯形空心体,在墙体空隙处体铺设碎石回填层,该挡土墙结构性能好,但是对于山区强降雨情况时,山坡体的渗流水体却无法通过挡土墙排出,边坡土体内的渗流能量无法释放,极易发生灾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碎石柱的透水型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挡土墙结构中混凝土墙体与墙后级配砂砾层形成一个排水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排出大量水,达到排水减压的效果,且避免了边坡土体发生滑动;而且本挡土墙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强,施工方便,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内嵌碎石柱的透水型重力式挡土墙结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嵌碎石柱的透水型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墙体分为前侧墙体、后侧墙体、纵墙以及基座四部分,前侧墙体、后侧墙体、纵墙以及基座采用现浇方式浇筑为一个整体;所述前侧墙体和后侧墙体之间通过间隔布置的多个纵墙连接,前侧墙体和后侧墙体、及多个纵墙的下部均固定在基座上;基座、前侧墙体、后侧墙体及纵墙围成的空间内内嵌碎石柱;前侧挡墙与后侧挡墙上部平齐,在混凝土墙体与边坡土体间采用级配砂滤层填土进行充填,从边坡土体至混凝土墙体方向,填土粒径逐渐增大形成反滤层;前侧墙体和后侧墙体上均设置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联通内嵌碎石柱和级配砂滤层填土。
所述前侧墙体底部设置上下两排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向远离边坡土体的方向倾斜;后侧墙体从上到下均匀设置多排倾斜排水孔,排水孔的设置位置避开纵墙所在位置,上下相邻两排上的排水孔交错布置。
所述前侧墙体底部设置的两排排水管道内径大于后侧墙体上设置的排水孔孔径,且底排排水管道与碎石柱底部持平。
进一步,所述纵墙处进行局部配筋,通过纵墙将前侧墙体和后侧墙体连接;且纵墙厚度不小于0.2m,相邻纵墙间距不大于1.0m。
进一步,所述内嵌碎石柱截面可为正方形、矩形以及圆形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9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水格栅型重力生态挡土墙结构
- 下一篇:管廊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