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干径流自动测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9473.8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6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饶兴权;蔡锡安;张奕奇;傅声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G01F13/00 | 分类号: | G01F13/00 |
代理公司: | 44001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邓潮彬;刘明星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本体 收集容器 底座 缓冲区 出水管口 导流槽 导入口 汇集区 容器盖 溢流口 溢流 径流 水位探测传感器 数据信息传输 自动测定装置 表面设置 减少装置 实时监测 收集雨水 树干径流 小生境 溢流区 用户端 监测 顺延 排出 开口 流出 观测 水位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干径流自动测定装置,包括:容器盖,其表面设置有径流导入口,径流导入口的下方顺延设置有导流槽;收集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盖配合盖装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中;在所述容器本体包含溢流区和缓冲区;所述容器本体还设置有溢流口;所述导流槽的末端置于缓冲区内;底座,所述收集容器置于底座上;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溢流汇集区和出水管口,从溢流口流出的水汇集到溢流汇集区后从所述出水管口中排出;水位探测传感器,其用于监测收集容器内水位的变化情况,并将所监测到的数据信息传输至用户端。本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实时将收集雨水排出,最小程度地减少装置设施和观测人员对样地小生境的干扰和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树干径流自动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树干径流量监测是森林生态系统水量空间分配格局观测的重要一环。对该指标进行实时准确地自动化监测是未来的趋势。
目前,大部分野外生态站点对树干径流量的监测,一般采取容器收集,人工计量,少数使用改装过的翻斗式雨量计开展水量实时监测。虽然人工测量准确度较高,但很难做到密集化监测,对树干径流过程也难以实时量化,在热带地区遇强暴雨时容易造成超量程误差;同时,人工测量存在强度大、费时费力,并对生境破坏严重等缺点。翻斗式雨量计方法能够部分实现实时监测径流的过程,可减少监测设施对环境的破坏,但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降雨强度大的情况下,翻斗式测量容易出现工作失效(翻斗翻动的反应速度不够快,导致计数不准确),其精确度也有待提高。另外,这些方法很难实现设备网络化和数据电子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树干径流自动测定装置,以实时监测实时将收集雨水排出,最小程度地减少装置设施和观测人员对样地小生境的干扰和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树干径流自动测定装置,包括:
容器盖,其表面设置有径流导入口,径流导入口的下方顺延设置有导流槽;
收集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盖配合盖装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中;在所述容器本体包含溢流区和缓冲区;所述容器本体还设置有溢流口;所述导流槽的末端置于缓冲区内,树干径流经过缓冲区、溢流区后从溢流口流出;
底座,所述收集容器置于底座上;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溢流汇集区和出水管口,从溢流口流出的水汇集到溢流汇集区后从所述出水管口中排出;
水位探测传感器,其用于监测收集容器内水位的变化情况,并将所监测到的数据信息传输至用户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出水管口处接驳软管环绕于样树树干,使排出的水再沿树干流进样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树干径流自动测定装置还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和水位探测传感器相连接,以为水位探测传感器的工作提供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探测传感器为超声波水位传感器;在所述容器盖中还穿设有导波管,所述超声波水位传感器安装在导波管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缓冲区内设置有两片阻隔板,阻隔板一垂直设置于缓冲区的底面,阻隔板二垂直设置在缓冲区中并和缓冲区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的四个边角位置处还安装调节杆。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容器为箱体状,在箱体的后侧面板中部和右侧面板中部均加装有水平尺。
进一步地,在所述径流导入口处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上还垂直设置有汇流挡板,所述汇流挡板位于所述溢流口的前方;所述底座沿着汇流挡板至出水管口的方向由高往低、逐步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94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