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廊防灾智能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0379.4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3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国忠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A62C3/16;A62C35/11;G08B17/06 |
代理公司: | 11335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文 |
地址: | 046011 山西省长治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模块 智能控制系统 电力电缆 给水管道 控制中心 排水模块 燃气管道 卫星定位 管廊 防灾 电子监控设备 监控过程 快速处理 日常监控 实时监控 消防安全 发电机组 种管 电路 监测 监管 检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廊防灾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分别与给水管道监控模块、燃气管道监控模块、电力电缆监控模块、卫星定位排水模块、管道发电机组通过电路相连接;使用所述防灾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步骤如下:A、日常监控,所述给水管道监控模块、所述燃气管道监控模块、所述电力电缆监控模块、所述卫星定位排水模块分别对对应的管廊进行监测。有益效果在于:该系统针对不同的管廊、管道以及线路均使用电子监控设备,并可进行实时监控,不需要监管人员或消防安全师经常性的进行检查,从而减少了人力的浪费,同时在监控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的故障或灾情进行快速处理,减少故障或灾情的进一步扩大,及时止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灾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廊防灾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管廊,即管道的走廊。化工及其相关类工厂中很多管道被集中在一起,沿着装置或厂房外布置,一般是在空中,用支架撑起,形成和走廊类似的样子。也有少数管廊位于地。
现有技术中,对管廊的防灾工作主要依靠监管人员或消防安全师进行检测和巡查,当灾情过小时,人力不方便检测到灾情,容易使灾情变大,从而不方便控制灾情,同时需要大量消耗人力,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管廊防灾智能控制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管廊防灾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分别与给水管道监控模块、燃气管道监控模块、电力电缆监控模块、卫星定位排水模块、管道发电机组通过电路相连接;使用所述防灾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步骤如下:
A、日常监控,所述给水管道监控模块、所述燃气管道监控模块、所述电力电缆监控模块、所述卫星定位排水模块分别对对应的管廊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传送至所述控制中心上,在所述控制中心的屏幕上进行显示;
B、故障监测,所述给水管道监控模块、所述燃气管道监控模块、所述电力电缆监控模块、所述卫星定位排水模块分别对对应的管廊进行监测时,当发现管廊内的管道或线路出现故障时,将监测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中心上,并在所述控制中心的屏幕上进行显示;
C、对故障点的反应和控制,所述控制中心接收到故障信号后,通过分析计算后,将控制命令传送至对应模块的控制器或工作设备上,对故障点进行封堵处理或其他处理,及时控制灾情;
D、信号传输,所述控制中心在将控制命令向故障点传递的同时,将故障信号传送至维修人员处、总阀管理人员处、报警装置处、装有抢险设备的抢险电瓶车处以及打印机处,方便总阀管理人员确定故障大小,以便确认是否需要及时进行总阀的关闭,方便维修人员及时将管路图纸打印出来后,乘坐抢险电瓶车到达故障点进行维修,同时通过报警装置报警能及时疏散人员,在需要时便于通过在场人员帮忙进行故障的维修或处理;
E、电力存储与并网,利用水流进行发电,并存储在电力储存设备中,为整个系统的工作提供电力,并在发电量过大时,通过电网传送至外界输电电力系统中。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管道监控模块包括给水管廊,所述给水管廊内壁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给水管廊内部的湿度进行监测的湿度传感器,所述给水管廊内部贯穿安装有给水管道,所述给水管道内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布置的第一阀门,所述给水管道外侧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闭的第一舵机,所述第一舵机外侧安装有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中心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阀门外侧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给水管道内的水压进行监测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管道监控模块包括燃气管廊,所述燃气管廊内部贯穿安装有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内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布置的第二阀门,所述燃气管道外侧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开闭的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外侧安装有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中心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阀门外侧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燃气管道内的气压进行监测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国忠,未经杨国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03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紧固型集成传感与控制器及其所应用的电子烟产品
- 下一篇:一种搅拌主机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