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干扰试井解释的缝洞型油藏井间参数的解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1086.8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1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敏;龙喜彬;潜欢欢;林加恩;韩章英;巫波;金燕林;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宋菲;刘云贵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干扰 解释 缝洞型 油藏 参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干扰试井解释的缝洞型油藏井间参数的解释方法,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观察井第一时刻的第一地层压力数据以及第二时刻的第二地层压力数据;基于干扰试井实测得到井间参数;根据第二地层压力数据、第二地层压力数据以及井间参数,确定激动井与观察井之间的流储系数,其中,流储系数具体为:渗透率数据与溶洞体积数据的乘积。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干扰试井解释的缝洞型油藏井间参数解释方法,用于综合解释井间以缝洞系统连通时,常规干扰试井所无法解释的井间缝洞系统的储集能力及流动能力相关参数,从而实现缝洞型油藏的干扰试井井间参数解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扰试井解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干扰试井解释的缝洞型油藏井间参数的解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均质油藏中干扰试井解释方法包括两种:极值点分析法和图版拟合法。国内外关于均质油藏干扰试井方法的研究比较多,相对比较完善。
Theis早在1935年就第一个给出了在均质无限大油藏中由其他点流速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的解,Jacob称之为“干扰试井”。
1990年,曲线自动拟合法的提出是干扰试井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突破。该方法是由张望明、曾萍提出的,其假设地层为均质无限大油藏。这种新方法既可以一次性地解释同一油藏中各激动井与观测井之间的不同渗透率,又节省了测试时间,而且减少了测试仪器的使用。
随后,董明、席裕庚在1997年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干扰试井解释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目标函数连续,不需预估初值,算速快、精度高。刘启国,陈彦丽等人(2006)研究了不关井干扰试井模型和解释方法,假设激动井和观察井都是均质无限大气藏直井。用压力叠加的方法建立考虑观察井开井生产情形。
干扰试井除了可以确定地层的连通情况、断层的封闭性,以及求取井间地层的流动系数、导压系数和储能系数等地层参数外,在实际油田开发中的研究应用也有很多。
例如,庄惠农(1977)提出应用井间压力干扰方法可以研究油层情况。2008年,杜鹃红分析了干扰试井技术在油藏描述和动态调整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指导油田开发调整,提高油田开采效益。2011年,刘冬梅、张河提出,应用干扰试井技术可以确定油井来水方向。该应用具有现场便于实施、施工费用低、见效快、测试结果可靠的优点,为油水井后续措施提供了资料和依据。2013年,Mojtaba P.Shahri和Stefan Z.Miska提出了一种利用干扰试井计算泊松比的方法。该方法依据广义扩散系数方程,不仅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方便,而且还拓宽了干扰试井的应用范围。2014年,Charles U Ohaeri等人研究分析了多井干扰试井在评价深水气藏储层连通性以及天然气原始地质储量方面的应用。利用干扰试井可以简单有效地估算油气地质储量,以便及早地进行油田评价并制定相关开发方案。同年,王杰研究了干扰试井在复杂断块油藏评价中的应用,为复杂断块油藏部署开发井网、完善注采关系以及实施高效注水开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干扰试井方式无法解释井间缝洞系统的储集能力及流动能力相关参数。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缝洞型油藏井间参数解释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干扰试井解释的缝洞型油藏井间参数的解释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干扰试井解释的缝洞型油藏井间参数的解释方法,包括:
获取观察井第一时刻的第一地层压力数据以及第二时刻的第二地层压力数据;
基于干扰试井实测得到井间参数;
根据第一地层压力数据、第二地层压力数据以及井间参数,确定激动井与观察井之间的流储系数;其中,流储系数具体为:渗透率数据与溶洞体积数据的乘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1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