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空器搭载行星采样返回舱回收试验的电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1375.8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9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郝勇;杨燕初;刘强;王梓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G1/66 | 分类号: | B64G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段志慧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空器 搭载 行星 采样 返回舱 回收 试验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空器搭载行星采样返回舱回收试验的电控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电源、第一电控分离器、第二电控分离器、第一通信接口、供电接口、第二通信接口,上述各部件设置于浮空器平台上;所述第一电控分离器和所述第二电控分离器用于断开浮空器平台与行星采样返回舱的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接收所述行星采样返回舱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浮空器遥控遥测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所述电控系统能保证浮空器搭载行星采样返回舱回收试验的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浮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空器搭载行星采样返回舱回收试验的电控系统。
背景技术
行星采样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后,其软着陆回收性能决定了行星采样返回舱安全完好回收,行星采样返回舱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行星采样返回舱的回收性能进行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浮空器搭载行星采样返回舱进行回收试验,将行星采样返回舱搭载到30km及以上高空实施行星采样返回舱高空的投放回收试验,以验证行星采样返回舱的回收性能,提供一种浮空器搭载行星采样返回舱回收试验的电控系统,从而保证浮空器搭载行星采样返回舱回收试验的顺利进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空器搭载行星采样返回舱回收试验的电控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电源、第一电控分离器、第二电控分离器、第一通信接口、供电接口、第二通信接口,上述各部件设置于浮空器平台上;所述第一电控分离器和所述第二电控分离器用于断开浮空器平台与行星采样返回舱的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接收所述行星采样返回舱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浮空器遥控遥测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进一步地,浮空器平台与行星采样返回舱通过连接口物理连接,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第二电控分离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控分离器为火工品切割器,用于使浮空器平台与行星采样返回舱连接的连接口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电控分离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行星采样返回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通过所述供电接口与行星采样返回舱连接,所述供电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控分离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控分离器为电磁脱落插头,用于断开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供电接口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在行星采样返回舱与浮空器平台分离之前,通过所述供电接口为行星采样返回舱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浮空器平台遥控遥测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三通信接口与卫星连接,卫星与浮空器平台遥控遥测设备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电控系统适用于浮空器平台飞行期间高空低温低压的工作环境,适用于浮空器平台升空、飞行过程中过载冲击。
(2)浮空器平台与行星采样返回舱分离前,可为行星采样返回舱充电,并接收行星采样返回舱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浮空器遥控遥测设备。
(3)采用高可靠性的电控分离器,确保在接收到切割指令后,电控分离器正常工作,没有接收到切割指令时,电控分离器不会误操作,并对分离状态进行采样,实时反馈连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浮空器搭载行星采样返回舱回收试验的电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浮空器平台;2、行星采样返回舱;3、处理器;4、电源;5、第一电控分离器;6、第二电控分离器;7、浮空器平台遥控遥测设备;8、卫星;11、连接口;12、第一通信接口;13、供电接口;14、第二通信接口;15、第三通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13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