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辐射石墨烯柔性电热膜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2310.5 | 申请日: | 201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1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冠翔;王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冠锐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H05B3/14;H05B3/34 |
代理公司: | 37251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史长敏 |
地址: | 266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正极 负极石墨 电磁波 基布层 电连接 铜丝 负极连接线 正极连接线 电磁辐射 连接线区 正向 编织 柔性电热膜 使用者身体 彼此相对 电流流向 经线方向 平行设置 扩散 覆膜层 无辐射 重合 纬线 抵消 复合 辐射 健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辐射石墨烯柔性电热膜,包括基布层和复合在基布层两侧的覆膜层,其中,基布层的纬线方向编织有若干石墨烯线组,基布层的经线方向编织有铜丝连接线区,正极连接线区和负极连接线区,若干石墨烯线组并联电连接,铜丝连接线区与若干石墨烯线组电连接。石墨烯线组包括正极石墨烯线和负极石墨烯线,每个石墨烯线组上的正极石墨烯线与正极连接线区电连接,每个石墨烯线组上的负极石墨烯线与负极连接线区电连接。石墨烯线组上的正极石墨烯线和负极石墨烯线平行设置,正极石墨烯线和负极石墨烯线的电流流向彼此相对,正极石墨烯线的电磁辐射360度向外扩散形成正向电磁波,负极石墨烯线的电磁辐射360度向外扩散形成反向电磁波,正向电磁波与反向电磁波重合抵消。本发明结构简单,辐射值低,有益于使用者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加热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无辐射石墨烯柔性电热膜。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热领域,采用金属导体作为加热体为市场主流,例如,电热毯,电热板等产品,均采用金属导丝作为加热体。但是作为加热体而言,柔性的电热膜更具有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电热膜,如金属基电热膜(俗称面状电热膜),是将发热体金属做成金属箔,在聚酯薄膜上粘接做成电阻回路,再粘接一层聚酯薄膜作为绝缘层,而金属材料的不同导致发热性能不同以及成本造价不同,而且这种电热膜存在热不均衡的问题且存在分层现象。又如碳基印刷油墨电热膜(俗称条状电热膜),采用石墨与金属粉末混合,在于其他填料做成油墨浆料,以丝网印刷工艺将其印刷在金属载流条上,金属载流条再粘接聚酯薄膜上形成绝缘结构,这种电热膜的浆料成分,油墨条宽度和间距等会造成局部不热的问题且存在分层现象。而随着石墨烯材料的普及,尤其是工业级石墨烯材料的成本逐渐走低,石墨烯电热膜成为市场新宠,如本申请人的一代产品,如公开号为107820340A所述柔性电热膜,这种工艺方法制得的石墨烯电热膜柔韧性好,制造成本低,无分层现象,重量轻盈,电热效率好。
但是,上述几种电热膜,均存在电磁辐射问题。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目前的电热膜如条状电热膜采用串联连接,电荷移动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如取上述电热膜在50cm见方,加热到35摄氏度的情况下:如面状电热膜的辐射为2.0-7.3毫高斯,条状电热膜的辐射为3.3毫高斯。在长时间使用电热膜的情况下,这种辐射值会对人体造成累积效应。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如下: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一定强度电磁辐射后互相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体内器官的工作温度(称为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强度过大,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有可能受到影响甚至破坏(称为非热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当对人体的影响尚未来得及自我恢复之前,若再次受到过量电磁波辐射的长期影响,其影响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而久之会形成永久性累积影响(称为累积效应)。研究发现:超过2毫高斯以上电磁辐射就会导致人患疾病,首当其冲的便是人体皮肤和黏膜组织,症状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睛充血、鼻塞流涕、咽喉不适,或全身皮肤出现反复荨麻疹、湿疹、瘙痒等;影响人体免疫功能时可能出现白癜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
为解决电磁辐射问题,现有电热膜多采用增加屏蔽层(屏蔽层多数为金属层)来解决电磁辐射问题,其大幅增加工艺难度且大幅提高制造成本,而且屏蔽效果差。电磁屏蔽的原理是:当电磁波到达屏蔽层表面时,由于空气与金属的交界面上阻抗的不连续,对入射波产生的反射。这种反射不要求屏蔽材料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只要求交界面上的不连续;未被表面反射掉而进入屏蔽层的能量,在体内向前传播的过程中,被屏蔽材料所衰减。也就是所谓的吸收;在屏蔽层内尚未衰减掉的剩余能量,传到材料的另一表面时,遇到金属-空气阻抗不连续的交界面,会形成再次反射,并重新返回屏蔽层内。这种反射在两个金属的交界面上可能有多次的反射。总之,电磁屏蔽层对电磁的衰减主要是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电磁波的吸收。而柔性电热膜要求具有柔韧度,产品既薄且柔,这就决定了屏蔽层及吸收材料很难达到预期的屏蔽效果(现在的常用办法是单独做个屏蔽材料层,其与柔性电热膜是两个产品,使用时屏蔽层单独铺设在电热膜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冠锐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冠锐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2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线过零的时分复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节能煤改电环保加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