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随机数生成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3067.9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8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申小龙;闫鑫;赵俊峰;薛晓勇;唐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7/58 | 分类号: | G06F7/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机数 生成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随机数生成装置和方法,涉及硬件加密领域,用于稳定地产生随机数。随机数生成装置,包括:第一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计算模块,包括第一阻变式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器件和第二RRAM器件,第一RRAM器件和第二RRAM器件的初始状态为高阻态;自适应分离电路,分别连接第一RRAM器件和第二RRAM器件,并用于向第一RRAM器件和第二RRAM器件施加写电压,以及,当检测到第一RRAM器件从高阻态切换到低阻态时,停止向第一RRAM器件和第二RRAM器件施加写电压;读电路,分别连接第一RRAM器件和第二RRAM器件,并用于根据第一RRAM器件的低阻态以及第二RRAM器件的阻态的差值获得第一随机数,其中,第二RRAM器件的阻态高于第一RRAM器件的低阻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硬件加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数生成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节点(例如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和各种传感器等)无处不在,这些终端节点的信息安全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对关键信息进行加密的必要性越来越高。
加密密钥生成和存储的要求是:确保密钥不可预测,并具有唯一的随机源;具有能够可靠存储密钥的受保护的存储器。PUF技术能够同时满足上述对加密密钥的两个要求。然而,要获得一个高效可靠的PUF仍然是一个挑战。
如图1所示,为一种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结构,包括第一晶体管11、第二晶体管12、第三晶体管13和第四晶体管14。第一晶体管11和第三晶体管13为选通管,当字线(word line,WL)置位时可以通过上述选通管来选通该PUF结构。第二晶体管12和第四晶体管14为随机源产生器件,在被施加高压时,这两个晶体管的栅氧层的断裂时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产生一位随机数,该随机数即可以作为加密密钥的一个比特位。例如,第二晶体管12的栅氧层断裂对应值为“1”的随机数,第四晶体管14的栅氧层断裂对应值为“0”的随机数。
上述PUF结构产生加密密钥之后不能被重新配置,即是一次可编程(one timeprogrammable,OTP)的,并且没有办法确保第二晶体管12和第四晶体管14中只有一个晶体管的栅氧层发生断裂,例如两个晶体管的栅氧层叠均断裂则会出现除了“1”和“0”以外的随机数,所以其产生随机数的稳定性不能保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数生成装置和方法,用于稳定地产生随机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数生成装置,包括:第一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计算模块,包括第一阻变式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器件和第二RRAM器件,所述第一RRAM器件和所述第二RRAM器件的初始状态为高阻态。自适应分离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RRAM器件和所述第二RRAM器件,并用于向所述第一RRAM器件和所述第二RRAM器件施加写电压,以及,当检测到所述第一RRAM器件从所述高阻态切换到低阻态时,停止向所述第一RRAM器件和所述第二RRAM器件施加所述写电压。读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RRAM器件和所述第二RRAM器件,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RRAM器件的低阻态以及所述第二RRAM器件的阻态的差值获得第一随机数,其中,所述第二RRAM器件的阻态高于所述第一RRAM器件的所述低阻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数生成装置,包括PUF计算模块、自适应分离电路以及读电路。PUF计算模块包括两个初始状态为高阻态的RRAM器件。自适应分离电路通过对这两个RRAM器件施加写电压,如果其中一个RRAM器件从高阻态变为低阻态,则停止对这两个RRAM器件施加写电压。然后读电路根据这两个RRAM器件之间阻态的差异性来得到一位随机数。由于不会存在两个RRAM器件之间阻态完全相同的情况,所以不会产生除了“1”和“0”以外的随机数,从而可以稳定地产生随机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30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