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发光化合物、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3213.8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4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汪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F5/02;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致发光化合物 延迟荧光材料 热激活 阴极 有机薄膜层 阳极 发光层 载流子 小分子化合物 三线态能量 载流子平衡 传输能力 发光效率 分子结构 单线态 硼杂环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化合物、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应用,所述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是一种含硼杂环的小分子化合物。所述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TADF特性,可作为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应用于OLED器件的发光层中,所述OLED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中的发光层中包括所述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发光化合物通过分子结构的特殊设计有效降低了HOMO和LUMO间的重叠,使ΔEST降低到0.25eV以下,满足三线态能量向单线态逆向窜越,有效提高了两种载流子的传输能力、改善载流子平衡,从而显著提升了OLED器件的发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化合物、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是一种新型的平板显示技术,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相比,OLED具有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能耗小、驱动电压低、轻薄、视角宽、发光颜色连续可调、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发光效率高及可柔性显示等优点,得到了产业界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已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平板显示、固态照明和车载显示等行业。目前,OLED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高性能有机光电材料的开发依然是本领域的焦点课题。
研究表明,用于OLED的发光层材料根据其发光机制可分为以下四种:荧光材料、磷光材料、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材料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其中,荧光材料的单线激发态S1通过辐射跃迁回到基态S0,根据自旋统计,激子中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的比例为1:3,所以荧光材料最大内量子产率不大于25%;依据朗伯发光模式,光取出效率约为20%,因此基于荧光材料的O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EQE一般不高于5%。磷光材料的三线激发态T1直接辐射衰减到基态S0,由于重原子效应,可以通过自旋偶合作用加强分子内部系间窜越,可以直接利用75%的三线态激子,从而实现在室温下S1和T1共同参与的发射,理论最大内量子产率可达100%;依据朗伯发光模式,光取出效率约为20%,故基于磷光材料的OLED器件的EQE可以达到20%;但是磷光材料多为Ir、Pt、Os、Re、Ru等重金属配合物,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且在高电流密度下,磷光材料存在严重的效率滚降现象,导致磷光发光OLED器件的稳定性欠佳。TTA材料的两个三线态激子相互作用,复合生成一个更高能级的单线激发态分子和一个基态分子;但是两个三线态激子产生一个单线态激子,所以理论最大内量子产率只能达到62.5%;为了防止产生较大的效率滚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三线态激子的浓度需要调控。
TADF材料中,当S1态和T1态的能级差较小、且T1态激子寿命较长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T1态激子可以逆向系间窜越(RISC),实现T1态转换到S1态的过程,再由S1态辐射衰减至基态S0。因此,TADF材料可同时利用75%的三线态激子和25%的单线态激子,理论最大内量子产率可达100%;更为重要的是,TADF材料主要为有机化合物,不需要稀有金属元素,生产成本低,并且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化学修饰,实现性能的进一步优化。
CN109134520A、CN109503508A、CN108530357A等公开了TADF材料及其应用,但目前已发现的TADF材料较少,且性能难以满足人们对高性能OLED器件的要求。
因此,开发更多种类、高性能的新型TADF材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开发更多种类、更高性能的TADF材料,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化合物,所述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32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