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4900.1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0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纳;程艳;由丽梅;吴宜艳;乔清波;孙延斌;王尊博;才玉婷;王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江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351 | 分类号: | A61K31/351;A61P17/06;C07D309/38;B01J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孙瑞峰 |
地址: | 15701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银屑病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α‑吡喃酮类衍生物—6‑(3‑羟基戊‑1‑烯基)‑2H‑吡喃‑2‑酮在治疗银屑病方面的应用以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6‑(3‑羟基戊‑1‑烯基)‑2H‑吡喃‑2‑酮的化学制备方法,其操作简单、产品收率高、成本低,并且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克服了现有生物制备方法步骤繁琐、产品收率较低、难以大量制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化合物,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理特征包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真皮淋巴细胞浸润和血管增生性改变,患处多伴有红斑、鳞屑及瘙痒等症状。银屑病的严重程度从轻微的局部性斑块到完整的身体覆盖范围不等。该疾病的常见形式包括例如斑块状银屑病、滴状银屑病、反向银屑病、脓疱性银屑病和红皮病性银屑病。银屑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据信是遗传性的,它可能由于多种因素而加剧,例如压力、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激素戒断、过量饮酒和吸烟等。
银屑病很难治疗,目前虽然存在一些疗法,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采用蒽三酚(地蒽酚)、托皮考特、氟西诺肽、维生素D类似物(例如卡泊三醇)、类维生素A等的局部治疗,通常会刺激正常皮肤,因此不能长期使用,而且在停用后还可能导致的病情反复。银屑病还可以通过全身性治疗来治疗,通过注射或口服给药诸如甲氨蝶呤、环孢素和类维生素A的药物。然而,已知这些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因此不能太频繁地使用。同时,接受全身治疗的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和肝功能检查,而大多数此类治疗都必须避免怀孕。停止全身治疗后,大多数人会出现银屑病复发。
此外,还有光疗法,例如每天、短暂的非烧灼性日光或紫外线B(UVB)(315-280nm)照射,有助于清除或改善某些(但不是全部)患者的银屑病。光化学疗法,即补骨脂素和紫外线A光疗(PUVA)的组合疗法也已经用于治疗银屑病。但是,PUVA与恶心、头痛、疲劳、烧灼、瘙痒有关。长期PUVA治疗还可能导致鳞状细胞癌有关。另外还可采用生物制剂如抗IL-12和IL-23药物优特克单抗、以及抗IL-17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苏金单抗,但也存在过于昂贵的问题。
因此,亟需开发更加有效、低毒、廉价的抗银屑病药物来满足市场需求,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α-吡喃酮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在天然产物中广泛存在,很多都显示了良好的生理活性,如抗HIV、抗细菌、抗真菌、抗白血病、抗肿瘤等,在医药、农药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CN104211670B报道了一种烯基吡喃酮类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6-(3-羟基戊-1-烯基)-2H-吡喃-2-酮:
该化合物从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的发酵菌丝体中分离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具有对于人淋巴癌细胞RAJI的抑制活性。在研究过程中,本申请人意外发现了该化合物在治疗银屑病方面的极好效果,进而提出了本发明。此外,鉴于CN104211670B的生物制备方法步骤繁琐,特别是多次色谱柱分离导致产品的收率较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化合物的化学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α-吡喃酮类化合物在治疗银屑病方面的应用,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化合物的新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α-吡喃酮类化合物为6-(3-羟基戊-1-烯基)-2H-吡喃-2-酮,其结构如下: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6-(3-羟基戊-1-烯基)-2H-吡喃-2-酮的化学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其中,步骤1在固体碱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步骤2在锌粉的存在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医学院,未经牡丹江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4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