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4942.5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1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杜海;孔文杰;谭周杭;刘文静;周连斌;吕心悦;张琴林;李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1/00 | 分类号: | B64C1/00;B64C3/40;B64C5/02;B64C5/06 |
代理公司: | 11463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洋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翼 飞行器 机身 动力装置 融合 涵道 进气口 出气口 第二翼 第一翼 左机翼 机翼 翼身 连通 进口和出口 机身轴线 气动布局 气动技术 三角翼 埋设 对称 航空 出口 进口 | ||
本发明提供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涉及航空气动技术领域。该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采用翼身融合结构,包括机身、左机翼、右机翼、动力装置和尾翼。机身上开设有涵道,涵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动力装置埋设于涵道内,动力装置包括进口和出口,进口与进气口连通,出口与出气口连通。左机翼远离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一翼尖,右机翼远离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二翼尖;第一翼尖和第二翼尖为三角翼。尾翼设于机身的尾部,包括左尾翼和右尾翼,左尾翼和右尾翼关于机身轴线对称,左尾翼和右尾翼形成V形尾翼。该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采用翼身融合的气动布局方式,大大降低了飞行器整体结构重量。通过设计V形尾翼,提高了飞行器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气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无人机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新技术、新方向。无人机有着自主程度高、非接触、零伤亡等优点,成为农业勘测、远程巡航、高空航拍、监测搜救等众多应用的重要工具。现如今,人们对无人机在气动性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普遍采用的常规布局飞行器的机翼载荷相对较低,但机翼诱导阻力系数高;机身部分表面形阻大,飞行器整体升力面有限;改变飞行迎角时减速快,盘旋半径小,稳定盘旋能力差。而传统增升方式多采用机械增升,如前缘缝翼、后缘襟翼,虽然实现了短距起降的目的,但是随之也产生了额外的表面阻力,还极大增加了飞机的重量,不便于制造和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动力装置通过埋入式的安装方法,能够更好地与机身融合,采用翼身融合结构,大大降低了飞行器整体结构重量,提高升阻比。通过设计V形尾翼,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
本发明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采用翼身融合结构,包括机身、左机翼、右机翼、动力装置和尾翼。
所述机身上开设有涵道,所述涵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动力装置埋设于所述涵道内,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所述左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一翼尖,所述右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二翼尖;所述第一翼尖和所述第二翼尖为三角翼。
所述尾翼设于所述机身的尾部,包括左尾翼和右尾翼,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关于所述机身轴线对称,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形成V形尾翼。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机身的前缘,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机身的后缘,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的截面呈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机身的前缘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位于所述机身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的后缘的两边向后延伸、凸出所述机身的后缘的中部,使所述机身的后缘形成缺口,且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缺口中。
进一步地,所述左机翼和所述右机翼上分别转动连接有襟翼和副翼,所述襟翼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副翼的转动轴线成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均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后缘的两侧,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上均设有舵面。
进一步地,所述舵面能相对所述左尾翼或所述右尾翼偏转,且偏转角度分别为-30度至3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49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