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污染处理用漂浮物打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5032.9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4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董波;陈林昌;何文婧;李玉荣;董知芮;王昕;张国富;张瑞;徐邹影;葛易;朱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63B3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长青***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污染 处理 漂浮 打捞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水污染处理用漂浮物打捞装置;包括壳体、吸附单元和打捞单元;吸附单元包括进水口、滑块和集水箱;打捞单元包括传动带、一号齿轮、二号齿轮和集料箱;通过壳体、吸附单元和打捞单元的配合将湖面的水藻进行打捞,从而实现对水污染的处理;工作时,当壳体在湖面上进行漂流时,将进水口调至一定高度,使得湖面上的水藻随着湖水一起进入进水口内,并通过水管进入集水箱内,由于一号齿轮的位置低于水管口处,使得湖水和水藻会落至传动带表面,湖水会继续流至集水箱内,而水藻则留在了转动带上,使得水藻落至集料箱内,从而实现对水藻的收集,实现了对湖面上水藻的打捞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水污染处理用漂浮物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污染防治”是指对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的预防和治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提升,人类也产生出了大量的垃圾,一些垃圾被倾倒进江河湖泊中,不仅对水质产生影响,造成水生物大量死亡,一些漂浮垃圾无法分解,长期聚集造成河流堵塞,且一些垃圾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生长大量的水藻,造成水中含氧量下降,使得水生物缺氧,造成水生态破坏,水质受到影响,然而现有的针对水藻的漂浮物的治理手段较为单一,大多通过人工乘船用捞网将水藻捞起进行收集,此种方式不仅使得对于水藻处理效率低,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对水藻进行有效的打捞和治理。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人工乘船用捞网将水藻捞起进行收集不仅使得水藻处理效率低,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对水藻进行有效的打捞和治理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污染处理用漂浮物打捞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污染处理用漂浮物打捞装置,包括壳体、吸附单元和打捞单元;所述壳体侧壁上开有滑槽;所述吸附单元包括进水口、滑块和集水箱;所述进水口连接在滑块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使得进水口能够根据湖面高度在滑槽内调节位置;所述集水箱安装在壳体内,集水箱通过水管与进水口连通,使得湖面的水藻能够通过进水口进入水管内,且集水箱内的湖水通过抽水泵重新回至湖中;所述打捞单元包括传动带、一号齿轮、二号齿轮和集料箱;所述一号齿轮通过支架转动连接在集水箱内靠近水管口处,且一号齿轮的位置低于水管口处;所述二号齿轮通过支架转动连接在集水箱外侧,且二号齿轮的位置高于一号齿轮的位置,通过电机控制二号齿轮的转动;所述集料箱安装在壳体内靠近二号齿轮处,且集料箱的高度低于二号齿轮;所述传动带安装在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上,通过电机带动二号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带和一号齿轮运动;通过壳体、吸附单元和打捞单元的配合将湖面的水藻进行打捞,从而实现对水污染的处理;工作时,当壳体在湖面上进行漂流时,将进水口调至一定高度,使得湖面上的水藻随着湖水一起进入进水口内,并通过水管进入集水箱内,由于一号齿轮的位置低于水管口处,使得湖水和水藻会落至传动带表面,湖水会继续流至集水箱内,而水藻则留在了转动带上,此时通过电机带动二号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一号齿轮和传动带运动,使得传动带上的水藻随着传动带向二号齿轮方向上移动,当水藻运动至靠近二号齿轮处时,随着传动带的继续运动,使得水藻落至集料箱内,从而实现对水藻的收集,实现了对湖面上水藻的打捞和处理,减小人工打捞的工作量,提高打捞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建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50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