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肠杆菌活化发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5376.X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4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0 | 分类号: | C12P21/00;C12N1/20;C12R1/19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成舟远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6 | 代理人: | 杨新勇 |
地址: | 315042 浙江省宁波市世纪大道北段3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肠杆菌 活化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大肠杆菌活化发酵方法,包括:取出大肠杆菌接种于培养基上,得到一级平板;取单菌落继续接种于培养基上,得到二级平板;取多个单菌落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旋转培养得到一级种子液;取一级种子液继续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旋转培养得到二级种子液;取二级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底液中进行发酵,并采取溶氧反馈的方式进行补料;加入诱导培养基诱导蛋白表达,并采取恒pH补料进行补料继续进行发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肠杆菌活化发酵方法,通过两次平板培养以及两次液体培养,得到二级种子液,能够有效地实现菌种的复壮,有效提高了后续发酵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目标产物的表达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肠杆菌活化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发酵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现代科学概念的微生物发酵工业是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的新技术,在发酵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蛋白的表达。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菌种活化是保证发酵稳定的前提也影响着目标蛋白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然而,现有的菌种活化文献报道常采用的是菌种复壮后,斜面培养,接入摇瓶在摇床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再以一定接种量接入发酵罐进行发酵,但是这样的活化过程还存在着发酵不稳定、目标产物表达量较低的情况。
可见,现有的菌种活化过程还存在着后续发酵不稳定、目标产物表达量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大肠杆菌活化发酵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菌种活化过程还存在着后续发酵不稳定、目标产物表达量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肠杆菌活化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冻存管取出大肠杆菌接种于第一培养基上,培养16~24小时后,得到一级平板;
在一级平板上取单菌落大肠杆菌接种于第二培养基上,培养16~24小时后,得到二级平板;
在二级平板上取多个单菌落大肠杆菌接种于第一液体培养基中,在25℃~37℃环境下旋转培养6~10小时,得到一级种子液;
取一级种子液接种于第二液体培养基中,在25℃~37℃环境下旋转培养12~20小时,得到二级种子液;
取二级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底液中进行发酵,并采取溶氧反馈的方式加入发酵补料进行补料;
发酵9~10小时后,加入诱导培养基诱导蛋白表达,并继续发酵,发酵过程中采取恒pH补料的方式加入发酵补料进行补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肠杆菌活化发酵方法,在从冻存管取出大肠杆菌接种于第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16~24小时后,再从第一平板培养基上取单菌落大肠杆菌继续接种于第二培养基,培养16~24小时,得到二级平板,再在二级平板上取多个单菌落大肠杆菌接种于第一液体培养基中,旋转培养6~10小时,得到一级种子液,再取一级种子液接种于第二液体培养基中,旋转培养12~20小时,得到二级种子液,最终将二级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底液进行发酵,以溶氧反馈的方式加入发酵补料进行补料,再加入诱导培养基诱导蛋白表达,并持续发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肠杆菌活化发酵方法,通过两次平板培养以及两次液体培养,得到二级种子液,能够有效地实现菌种的复壮,有效提高了后续发酵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目标产物的表达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1的发酵结果的蛋白质电泳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53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容量立体自行车库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后备行李箱的密封条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