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5959.2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3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袁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纪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A23K20/147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秋燕;钟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大园二路以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液分离装置 生产废水 发酵 膜分离装置 絮凝装置 进液口 连通 处理系统 分级处理 实时处理 出液口 废水 | ||
1.一种发酵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絮凝装置、固液分离装置、膜分离装置;发酵生产废水通过絮凝装置与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液口连通;固液分离装置的清相出液口与膜分离装置的进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生化处理装置,膜分离装置的清相出液口与生化处理装置的进液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装置包括预调PH装置和纳滤膜机,固液分离装置的清相出液口与预调pH装置相连接;纳滤膜机的清液出口与生化处理装置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心分离装置和第一干燥装置,纳滤膜机的浓缩液出口与离心分离装置入口连接,离心分离装置的清液出口与生化处理装置相连接,离心分离装置的固相出口与第一干燥装置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酵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活化池、厌氧氨氧化池、好氧池和沉淀池,纳滤膜机的清液出口与厌氧活化池相连接,离心分离装置的清液出口与好氧池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离子气浮机,固液分离装置的清相出液口与离子气浮机的进液口连通,离子气浮机的清相出液口与膜分离装置的进液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干燥装置,固液分离装置的固相出口、离子气浮机的固相出口均与第二干燥装置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发酵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干燥装置的出口依次连接有第一除尘器、蛋白饲料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第一干燥装置的出口依次连接有第二除尘器、维生素B2粗品收集器和尾气吸收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发酵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干燥装置和第二干燥装置的出口端连接同一尾气吸收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装置和固液分离装置为两级,发酵生产废水的储料池通过第一级絮凝装置与第一级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第一级固液分离装置的清相出液口通过第二级絮凝装置与第二级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第二级固液分离装置的清相出液口与膜分离装置的进液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絮凝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混合装置、第一缓冲罐,铁盐罐和PAM储罐分别与第一混合装置相通,第一混合装置与发酵生产废水的储料池相连接;第二絮凝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混合装置、第二缓冲罐,铁盐罐、碱液罐、PAM储罐与第二混合装置相通,第二缓冲罐与第一固液分离装置相连接,第一缓冲罐的出口与第二混合装置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絮凝装置为两段,两段絮凝装置之间设有缓冲罐,第一级固液分离装置的清相出液口与第一段絮凝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第一段絮凝装置的出液口与缓冲罐连通,缓冲罐与第二段絮凝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第二段絮凝装置的出液口第二级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液口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二缓冲罐与第二固液分离装置之间的第三混合装置,铁盐罐、碱液罐、PAM储罐与第三混合装置相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发酵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混合装置、第二混合装置、第三混合装置、预调pH装置均采用若干个管道混合器;第一混合装置采用两个管道混合器,铁盐罐和PAM储罐分别与该两管道混合器相连接;第二混合装置采用四个管道混合器,依次与碱液储罐、铁盐罐、碱液罐、PAM储罐相连接;第三混合装置采用管道混合器,与酸罐相连接;预调pH装置为一个管道混合器,盐酸储罐与该管道混合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纪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纪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59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