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充电供电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6110.7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9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光;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悦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7/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32207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昊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间断供电 充放电模式 充放电状态 电压比较器 二极管 场效应管 充电模式 电容充电 电容放电 供电电路 供电模式 光能充电 人工干预 自动充电 自动切换 电容 储电量 三极管 放电 储电 电阻 节约 能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充电供电电路,采用电阻、电容、电压比较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组成,充电模式下电容充电,供电模式下电容放电。本发明充分利用光能充电、储电和放电,节约了能源;根据储电量,精确判断充放电状态,提供不间断供电;自动切换充放电模式,无需人工干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拟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场效应管和三极管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在电源领域的应用,包括开关电源的设计,利用了半导体的开关和截止特性。充电和放电电路的设计,目前仍然以电容和电感的组合设计为主,利用非线性器件对电压和电流的延迟响应特性。将两者结合,更加精确的实现自动充电和放电,从而为用电设备提供不间断供电。能量收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光能收集,特别是室内环境中弱光能收集问题是能量收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充电供电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采用电源、场效应管P1、场效应管P2、场效应管P3、三极管N1、三极管N2、三极管N3、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容C1、电容C2、电压比较器U1和电压比较器U2组成自动充电供电电路。
电源和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1的供电口连接;电压比较器U1的供电口和场效应管P1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P1的栅极和三极管N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2并联在场效应管P1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场效应管P1的漏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和电容C1的一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极接地;二极管D4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源连接;三极管N1的基极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口连接,三极管N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4并联在三极管N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二极管D3的负极和场效应管P2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P2的源极和电容C2的一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极接地,电阻R21并联在场效应管P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二极管D4的正极和场效应管P2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和场效应管P2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P2的栅极和三极管N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N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N2的基极和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2的输出口连接,电阻R23并联在三极管N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二极管D4的负极和场效应管P3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P3的栅极和三极管N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1并联在场效应管P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场效应管P3的漏极作为电路的供电口;三极管N3的基极和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2的输出口连接,三极管N3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33并联在三极管N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场效应管P1、场效应管P2和场效应管P3为P型场效应管,三极管N1、三极管N2和三极管N3为NPN型三极管,电容C1为电解电容,负极接地,电容C2为超级电容,电压比较器U1和电压比较器U2为低功耗电压比较器,电源为光能板连接器。
在上述电路增加电容C3和电容C4,电容C3并联在场效应管P1的栅极和漏极之间,电容C4并联在场效应管P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将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替换为发光二极管,将电容C2替换为可充电电池。
在上述电路增加外接电源和二极管D6,外接电源的供电口和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在上述电路增加电压转换器和电容C5,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端和场效应管P3的漏极连接,电压转换器的输出端作为电路的供电口,和电容C5的一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悦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悦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6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