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生产线低氮分解炉和水泥生产线低氮脱硝技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6124.9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张宗见;周金波;轩红钟;孔取和;张东升;刘永涛;张提提;邵明军;杨旺生;邢超;范警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99/00;C04B7/44;B01D53/7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杜云英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生产线 分解 低氮脱硝 技术 方法 | ||
1.一种水泥生产线低氮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炉的上部的柱体(1)对称地设置有两个上部喷煤口,分解炉下部的锥体(2)对称地设置有四个下部喷煤口;
所述分解炉共设有六个燃烧器,包括:
两个上部燃烧器(3),两个上部燃烧器(3)与水平面成25-35°的夹角进入分解炉,并且两个上部燃烧器(3)在所述的分解炉的水平横截面上对称布置;
四个下部燃烧器(4),所述下部燃烧器(4)水平切向进入分解炉,并且四个下部燃烧器(4)在所述的分解炉的水平横截面上接近对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生产线低氮分解炉,其特征在于,分解炉下方的窑尾上升烟道(5)的水平截面形状为方形,且高度为1500-2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生产线低氮分解炉,其特征在于,分解炉锥部与窑尾上升烟道(5)交界处设置有R280-330mm的弧面扬料凸台(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生产线低氮分解炉,其特征在于,分解炉锥部还对称地设置有两个C4旋风筒下部撒料盒(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生产线低氮分解炉,其特征在于,C4旋风筒下部撒料盒(7)的侧部截面呈锥形,且C4旋风筒下部撒料盒(7)底面与水平面呈20-35度的夹角,C4旋风筒下部撒料盒(7)的下料角度与水平面呈55-60度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泥生产线低氮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撒料盒(7)的中心线与下方的侧壁的交点至分解炉的锥部入口的距离为200-1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生产线低氮分解炉,其特征在于,分解炉锥部的下部燃烧器(4)至三次风管(8)入口处的有效体积100-180m3。
8.一种水泥生产线低氮脱硝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通往窑尾的煤粉通过第一煤粉分配器将煤粉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通往分解炉上部的柱体(1),另一路通往分解炉下部的锥体(2);
通往分解炉上部的柱体(1)的煤粉通过第二煤粉分配器再将煤粉分为两路,对称地进入分解炉上部的柱体(1)内;
通往分解炉下部的锥体(2)的煤粉通过第三煤粉分配器再将煤粉分为两路,之后再通过分煤阀分成四路,对称进入分解炉下部的锥体(2),
其中,所述分解炉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分解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硝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分解炉柱体(1)的煤粉量占窑尾总煤粉量的0%-20%,且进入分解炉上部的柱体(1)内的两路煤粉量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硝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分解炉下部的锥体(2)的煤粉量占窑尾总煤粉量的80%-100%,且进入分解炉下部的锥体(2)的四路煤粉量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61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HTML5的户型图绘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