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消除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及桥头过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6205.9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0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尚廷东;邵景干;吴跟上;王俊超;黄运军;张普;吴振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徐小磊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除 桥头 过渡 装置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消除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及桥头过渡结构,过渡装置包括左端邻近桥梁方向设置的过渡支撑板,过渡支撑板的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一支撑,过渡支撑板的下侧于第一支撑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过渡支撑板由位置靠左的第一支撑板段和位于第一支撑板段右侧的第二支撑板段构成,第二支撑板段的刚度由左至右逐渐降低,第一支撑板段的刚度不小于第二支撑板段的刚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在经过桥面、路面时,因刚度突变而容易造成桥头跳车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用于消除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及桥头过渡结构。
背景技术
路面在台背回填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断裂,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和冲击,从而对桥涵和路面造成附加的冲击载荷,使司机和乘客赶到颠簸不适,甚至造成车辆大幅度减速,严重的可导致交通事故,而且桥头跳车也会使得汽车对桥面旁的路面的冲击更加严重,造成路面与桥面之间的高度差越来越大,是一个不良循环。
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是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存在差异,导致桥面和与其相邻的路面的刚度不一致。就会出现1、柔性道路与钢芯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降;2、车辆经桥面、路面过渡时产生的刚度突变。现有技术中解决该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案是在桥面、路面的过渡位置设置一个搭板,通过搭板起到一个过渡作用,避免路面与桥面之间大幅度的高度差而导致的桥头跳车。但是该方案仍解决不了车辆经桥面、路面过渡时产生的刚度突变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消除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在经过桥面、路面时,因刚度突变而容易造成桥头跳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过渡装置的桥头过渡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消除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消除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包括左端邻近桥梁方向设置的过渡支撑板,过渡支撑板的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一支撑,过渡支撑板的下侧于第一支撑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过渡支撑板由位置靠左的第一支撑板段和位于第一支撑板段右侧的第二支撑板段构成,第二支撑板段的刚度由左至右逐渐降低,第一支撑板段的刚度不小于第二支撑板段的刚度。
第一支撑、第二支撑之间的所述过渡支撑板构成所述第一支撑板段。
第二支撑板段由左至右逐渐变薄而实现第二支撑板段的刚度由左至右逐渐降低。
一种桥头过渡结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桥头过渡结构,包括桥墩、右端支撑于所述桥墩上的桥梁和位于桥墩右侧的路基,还包括过渡装置,过渡装置包括左端邻近桥梁方向设置的过渡支撑板过渡支撑板由位置靠左的第一支撑板段和位于第一支撑板段右侧的第二支撑板段构成,第二支撑板段的刚度由左至右逐渐降低,第一支撑板段的刚度不小于第二支撑板段的刚度,第二支撑板段支撑于所述路基上。
第一支撑板段的底部通过第一支撑支撑于桥墩上。
过渡支撑板的下侧于第一支撑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第一支撑、第二支撑之间的所述过渡支撑板构成所述第一支撑板段。
第二支撑板段由左至右逐渐变薄而实现第二支撑板段的刚度由左至右逐渐降低。
第一支撑板段的刚度与桥梁的刚度一致,第二支撑板段的右端刚度与路基刚度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使用过渡板来实现桥梁路基之间的过渡,过渡支撑板由左右布置的第一支撑板段和第二支撑板段构成,第一支撑板段具有不小于第二支撑板段的支撑刚度,而第二支撑板段的刚度则右左至右逐渐的变小,当车辆经刚度较大的桥梁行驶至刚度较小的路基上时,首先行驶至刚度较大的第一支撑板段上,第一次避免刚度突变,然后经刚度变化的第二支撑板段移动至路基上,第二次避免刚度突变,从而实现完美的过渡,避免因刚度突变造成的桥头跳车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未经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62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专性脱氮硫杆菌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