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态网络表征的发票虚开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6791.7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2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董博;郑庆华;范弘铖;田雨润;高宇达;袁靖松;阮建飞;张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G06Q50/26;G06K9/6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态 网络 表征 发票 虚开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网络表征的发票虚开识别方法。首先,以企业为节点、以交易记录为边,把企业交易信息组织成静态网络;其次,以每一天为时间节点建立企业交易网络的表征,建立长度为30天的时序窗口,在窗口内每次融合30天的静态网络表征,并通过移动时序窗口逐步融合所有时间节点的静态网络表征得到最终的动态网络表征结果;再次,借鉴了分布式优化算法,把表征的目标函数分解为独立子函数,并行优化子函数提高了模型的学习效率;最后,基于LightGBM构建二分类器识别出发票虚开嫌疑企业。本发明基于动态网络表征来识别发票虚开嫌疑企业,提高了发票虚开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税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动态网络表征的发票虚开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发票虚开是指企业动用各种行为手段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以达到偷漏税的目的。
虚开发票的行为将造成国家税收的巨大损失,严重破坏国家经济秩序。目前的税务局识别发票虚开嫌疑企业的途径主要为:举报、日常监管抽查和问题企业牵连,然后再由税务稽查人员基于企业提供的报表进行核对。这些稽查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无法系统地对所有企业进行分析评估;而且单凭税务稽查人员人工核对工作量大效率低,检查数据还局限在单家企业提供的报表,无法结合上下游有关联的企业。
为了解决当前发票虚开识别所面临的问题,网络表征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基于网络表征的发票虚开识别方法可以把孤立的报表信息组织成为企业交易网络,从而系统地核查所有企业,同时还可以用企业间的联系得到更多的企业信息用以识别发票虚开企业。以下专利提供了可参考的基于网络表征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地进行发票虚开识别的相关方法:
文献1.一种基于并行环路检测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检测方法(201710147850.8);
文献2.一种基于纳税人利益关联网络的可疑纳税人识别方法(201410328391.X);
文献1以企业为节点把发票信息组织成静态网络,并对网络中的环路检测进行改进,改进方法为通过分布式并行计算方法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分布式集群中的多台计算机以提高效率,最终通过改进的环路检测方法来进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检测。
文献2基于纳税人利益关联网络(TPIN)的拓扑特征识别可疑纳税人,对纳税人利益关联网络进行拓扑特征的分析,得到纳税人在利益关联网络中的表征,再使用C4.5分类器实验,从而实现自动识别可疑纳税人的功能。
以上文献所述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文献1仅能检测资金经过多个账户后重新回到源账户的发票虚开行为,而发票虚开形式多样,不局限于环路形式,该方法的识别类型过于单一,模型的泛化能力较差;文献2仅基于纳税人和利益关系的拓扑结构,忽略了企业的属性信息,将企业同一化,无法从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等角度来分析;文献1和文献2都局限于静态网络,无法结合历史信息动态地分析企业交易的变化,无法准确把握其动态变化,就让一些企业有机可乘。例如,某偷漏税企业每年的账单单独看是毫无问题,连续几年处于亏损状态,但水电成本却逐年增加,发票虚开行为通常会隐藏在这类和时间序列相关的特征中,而静态网络无法捕捉这类特征。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发票虚开识别的效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动态网络表征的发票虚开识别方法。本发明采用动态网络表征,结合历史信息动态地分析企业交易网络,准确把握企业交易的动态变化;而且基于企业间的关联信息能够识别不同的发票虚开行为;同时借鉴了分布式优化算法,把计算函数分解为独立子函数并行执行,提高了发票虚开识别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6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