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路接触件及具有该气路接触件的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7443.1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8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参;周斌;陈谋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9/02 | 分类号: | F16L29/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石丽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具有 连接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路接触件,包括气路插针和气路插孔,气路插针和气路插孔均开有贯通的内孔,气路插孔内孔设置有阀体、密封体、阀座和复位弹簧,其中阀体与阀座通过螺纹相连,阀体与阀座之间设置有密封体,密封体与气路插孔内孔壁贴合,复位弹簧一端与阀座相接触,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气路插针的右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密封槽,密封槽中设置有密封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气路接触件的电连接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路接触件,在气路插针和气路插孔分离后,能够自动将气路通道封闭,实现对气路的保压、防尘、阻挡异物等功能。同时气路截面积大,能够传输更多气体介质,在相同时间内带走更多热量,对于发热量较大的系统,满足降温保护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电混装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气路接触件及具有该气路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武器系统、载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连接器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集成电路、气路、光路和液路传输等功能的电连接器。其中气路通道在系统中能够进行气、液等介质传输,以对相关元器件进行降温保护。
公开号为CN108879106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高压气路接触件、电连接器,包括相互插合的气路插孔和气路插针,解决了气路接触件的连接界面密封位置气体泄漏问题和零件配合界面密封位置影响气体传输问题,但该气路接触件只能实现插合后的密封功能,分离后气路通孔无法封闭,导致传输介质不能实现贮存、保压,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且对大通径气路而言,气路通道不封闭,灰尘、杂质等异物会进入通道内部,与冷却介质混合发生污染而影响设备的工作性能。公开号为CN10253756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单向气路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包括密封垫、气路插孔、密封塞、弹簧和尾套,气路插孔上设置有内锥面,密封塞与气路插孔上的内锥面相配合,能够实现分离后自动闭合阻断空气泄漏作用,实现传输介质的贮存、保压,但气路截面积与整个接触件截面积占比较小,特别在密封塞与气路插孔上的内锥面配合处气路截面积极小,在相同的接触件外径和相同的气体介质流速条件下,气体介质体积流量小,对于发热量较大的系统,无法满足降温保护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路接触件及具有该气路接触件的电连接器,当气路插针和气路插孔分离后,位于系统保压端的气路插孔能自动将气路通道封闭,实现对气路的保压、防尘、阻挡异物等功能,同时在相同的接触件外径和相同的气体介质流速条件下,气路截面积大,气体介质体积流量大,能够在相同时间内带走更多热量,对于发热量较大的系统,满足降温保护的功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气路接触件,包括气路插针和气路插孔,气路插针和气路插孔内均开有贯通的内孔,形成气体介质传输通道,气路插孔的内孔中设置有阀体、密封体、阀座和复位弹簧,其中阀体与阀座固定连接,阀体与阀座之间设置有密封体,密封体与气路插孔内孔壁贴合,使插孔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密封,复位弹簧一端与阀座相接触,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气路插孔内孔中,复位弹簧能够提供弹力,保证密封体与气路插孔内孔贴合。
所述气路插孔的内孔中依次设置有第一段孔、第二段孔、第三段孔、第四段孔,气路插孔为薄壁管结构,在满足结构强度条件下,增加上述各通道截面积,保证气路截面积较大。
所述阀体包括第一导向圆柱、连接支柱、第二导向圆柱,第一导向圆柱和第二导向圆柱通过连接支柱相连,第一导向圆柱设置在第一段孔内,第二导向圆柱设置在第二段孔内,第一导向圆柱和第二导向圆柱对阀体进行限位,阀体只能沿气路插孔中轴线进行运动,在第二导向圆柱上与连接支柱相背一端设置有凸起的圆台,圆台中心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阀座包括中心支柱和第三导向圆柱,中心支柱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向圆柱,中心支柱另一端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中心支柱靠近外螺纹处设置有导向台阶,导向台阶远离外螺纹一侧设置有斜面,斜面增加气路的通径面积,外螺纹与内螺纹相连接,使得阀体和阀座成为一个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74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形三通管路的优化设计方法
- 下一篇: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