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液量闭环控制的输液泵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7686.5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2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5 | 分类号: | A61M5/145;A61M5/168;A61M5/36;A61M5/3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5001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闭环控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输液量闭环控制的输液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管、液-液转换器、气-液转换器、毛细管和微控制器,所述液-液转换器内设有柔性隔离膜,用于将液-液转换器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存储药液,第二腔室用于存储普通液体;所述气-液转换器内设有弹性隔离膜,用于将述气-液转换器分成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三腔室用于存储普通液体,第四腔室用于充气加压;
所述第一腔室的端口与输液管连接,所述第二腔室的端口与第三腔室的端口之间通过毛细管连接,所述第四腔室的端口与气管连接,工作时,通过向第四腔室提供稳定的气压,通过弹性隔离膜将第三腔室内的液体不断的向第二腔室内挤压,第二腔室内的液体通过柔性隔离膜挤压第一腔室内的药液输出到输液管中;
所述毛细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同型号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微控制器通信连接,当液体如水通过毛细管时,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泊肃叶定律利用毛细管两端液体的压力差进行输液流量检测;
还包括参比用光纤式气泡检测装置和参比药液管,所述参比药液管内充满药液,所述参比用光纤式气泡检测装置内的光纤设置与检测用光纤式气泡检测装置完全相同,所述参比用光纤式气泡检测装置和检测用光纤式气泡检测装置内的发射光纤共用一个光源,所述参比用光纤式气泡检测装置的发射光纤与参比光敏二极管相对设置,所述参比光敏二极管与微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光敏二极管和参比光敏二极管和电阻组成的电桥,根据电桥的输出有无判断是否有气泡产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量闭环控制的输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端口通过第一三通阀与输液管连接,所述第二腔室的端口通过第一换向阀与毛细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腔室的端口通过第二三通阀与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之间还通过第二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设有凹形水入和排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量闭环控制的输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的端口通过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凸形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凸形端口包裹第二腔室的端口,所述第三腔室的端口通过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凸形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凸形端口包裹第三腔室的端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量闭环控制的输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上靠近针头端口接头的位置上设有检测用光纤式气泡检测装置,所述检测用光纤式气泡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输液管一侧的多根沿输液管方向并排设置的发射光纤和设置在输液管另一侧的与发射光纤相对的接收光纤,所述接收光纤的出光端口与第一光敏二极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光敏二极管与微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根据第一光敏二极管的亮度变化情况判断是否有气泡产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量闭环控制的输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上设有检测用光纤式气泡检测装置的管段上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设有第一自保持电磁铁和第一止流压头,所述第一止流压头将引流管压紧断流,所述第一自保持电磁铁与微控制器通信连接,当检测到有气泡产生时,第一自保持电磁铁带动第一止流压头动作,放开引流管将气泡排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量闭环控制的输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光纤式气泡检测装置与针头端口接头之间的管段上设有第二自保持电磁铁和第二止流压头,所述第二自保持电磁铁与微控制器通信连接,当检测到有气泡产生时,第二自保持电磁铁带动第二止流压头动作,将输液管压紧断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量闭环控制的输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上第二自保持电磁铁与针头端口接头之间的管段上内置有过滤器,用于进行药液的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未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768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换药微量注射泵及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防护构造的易带式注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