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液式茶水自动冲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7719.6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0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晶;姜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31/40 | 分类号: | A47J31/40;A47J31/44;A47J31/46;A47J3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液 茶水 自动 冲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液式茶水自动冲泡机,包括外壳的表面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外壳的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开水箱的顶端设置有开水箱盖,茶水混合罐的顶端一侧设置有第三开水管,茶水混合罐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本发明通过外壳、送茶装置、煮茶装置和开水盒组成。外壳底部有储水盒和托板,用于储存洒出的茶水,当某罐茶水原液用完后,煮茶罐后方的电机同时将活动盖板和漏勺向后翻转,随后漏勺先落下,送茶装置中的推刀将茶包推入漏勺,最后活动盖板落下,开水被泵入入煮茶罐,活动盖板上面的活动挡板因重力和茶包的压力打开,茶包从中间落到后方茶包收集盒中,每天清理一次收集盒即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液式茶水自动冲泡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在的饮品自动售卖机多以售卖咖啡、奶茶和果汁为主,多放置在各餐厅或游乐场,但对于中国传统饮品—茶叶来说,没有较合适的设备能实现对茶叶的自动冲泡,部分设备虽然实现了对茶叶的半自动冲泡,但是只能冲泡一种茶叶,且存在茶叶冲泡不完全,茶水温度难以掌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原液式茶水自动冲泡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原液式茶水自动冲泡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储水盒,所述外壳的表面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外壳的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外壳的表面另一端设置有后盖板,所述外壳的表面另一侧设置有茶包收集盒,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送茶装置,所述送茶装置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与进水口相连接,所述送茶装置包括储存盒,所述储存盒的顶端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翻盖,所述储存盒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一端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的底端设置有推刀,所述推刀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挡板,所述外壳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托板,所述外壳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煮茶装置,所述煮茶装置包括煮茶罐,所述煮茶罐的表面一端设置有小测温杆,所述小测温杆的一端设置有小号密封圈,所述小测温杆的顶部设置有中号密封圈,所述中号密封圈的一端设置有水位监测杆,所述煮茶罐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连接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顶端设置有活动盖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开水泵,所述第一开水泵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开水管,所述第二开水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开水管,所述第一开水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开水泵,所述煮茶罐的底端设置有出茶电磁阀,所述出茶电磁阀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茶水管,所述第一茶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茶水管,所述煮茶装置的底端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底侧设置有开水盒且开水盒与第一开水管相连接,所述开水盒的一侧设置有茶水混合罐,且茶水混合罐的顶端与第二茶水管相连接,所述开水盒包括开水箱,所述开水箱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设置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表面套接有螺母与绝缘塞,所述电热管的顶部设置有测温杆所述测温杆的顶部设置有水位杆,所述水位杆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测温杆,所述辅助测温杆的表面套接有密封圈,所述辅助测温杆的顶端设置有备用进水口,所述开水箱的顶端设置有开水箱盖,所述茶水混合罐的顶端一侧设置有第三开水管,且第三开水管与第二开水泵相连接,所述茶水混合罐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顶端设置有漏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与上盖板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测温杆的表面套接有大胶垫,所述水位杆的表面套接有小胶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面板与煮茶装置和送茶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煮茶罐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电磁阀,所述进水电磁阀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开水管,且第四开水管与第一茶水管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速电机与摇杆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77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